小池
恰恰方池款竹斋,风揺窗扇掩还开。
无端半夜疏荷雨,更带秋声入梦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恰好有一方池塘和一间临竹的书斋,风吹动着窗户,时开时关。
没有原因,半夜突然下起大雨,打在荷花上,带着秋天的声音进入梦境。
去完善
释义
《小池》:本诗描绘的是作者在住宅的方池旁赏景时,突然被半夜的秋雨打搅了美梦,听着外面的风声、雨声,作者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 恰恰:形容事物恰巧符合某种程度或状态。
2. 方池:指住宅前的方形池塘。
3. 款:本意为悠闲、自在,这里表示闲逛、逗留。
4. 竹斋:用竹子搭建的房屋,象征着诗人淡泊名利的隐士生活。
5. 窗扇:窗户上的扇形部分,这里借代窗户。
6. 无端:无缘无故地。
7. 疏荷:稀疏的荷叶,形容雨后荷叶凋零的景象。
8. 秋声:秋天的风声,通常用来形容秋天的萧瑟之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开篇两句,“恰恰方池款竹斋,风揺窗扇掩还开”,诗人用细腻的手法,描述了池塘边的幽静景色和微风轻轻摇动窗扇的画面。“恰恰”一词,表示恰到好处的安静,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内心宁静;而“款竹斋”则点明了诗人的居所,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无端半夜疏荷雨,更带秋声入梦来”,诗人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了深夜细雨敲打着荷叶的景象。“无端”一词,寓意着这突如其来的夜雨,给人带来惊喜的感觉;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感悟能力。最后一句,“更带秋声入梦来”,表达出诗人在这美好的夜晚里,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思绪也随之飘远。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小池塘的美丽景色。在公元1194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三年左右,杨万里创作了许多赞美自然风光的诗篇,这首《小池》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杨万里任秘书少监、国子祭酒等职位,他在政治生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渴望离开喧嚣的尘世,回归自然。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自然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这一时期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杨万里在这一背景下,以其独特的诗才,将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