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刘山人隐居
步入山回处,茅櫩隐士家。
远峰奔渇骥,曲径袅修蛇。
纯翠千茎竹,交红一架花。
客来费清供,汲水自煎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进山中弯曲处,茅草屋顶藏在那里,掩映着一位隐居的贤者之家。远处的山峰如同骏马奔腾,弯曲的小径上烟霞缭绕如同修长的蛇。绿色的竹子密密麻麻,红色的花朵攀爬在架子上。有客人来访时,只好采用一些简单的摆设招待,自己去溪边取水烧煮茶水。
去完善
释义
1. 访:拜访;
2. 刘山人:名字为刘的隐士;
3. 隐居:指不愿做官,过清静日子的人居住的地方;
4. 步入:走入;
5. 山回处:山环绕的地方;
6. 茅櫩:茅屋;
7. 隐士:隐居不仕的人;
8. 远峰:远方的山峰;
9. 奔渴骥:奔驰的口渴马匹,形容山峰的形状;
10. 曲径:曲折的小路;
11. 袅修蛇:像长蛇一样盘旋的小径;
12. 纯翠:翠绿的颜色;
13. 千茎竹:数量众多的竹子;
14. 交红:相互交织的红色;
15. 一架花:一种支架上的花卉;
16. 费:消耗;
17. 清供:指清雅的物件或艺术品;
18. 汲水:从井中取水;
19. 自煎茶:自己烹煮茶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山回”、“茅檐”、“远峰”、“曲径”等词句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而“纯翠千茎竹”和“交红一架花”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使人心旷神怡。
在诗的最后两句,“费清供”和“汲水自煎茶”表现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一种欣赏和羡慕。尽管隐士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这种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即摆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刘山人隐居》是唐朝诗人张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2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国家政治日趋腐朽,社会矛盾激化,士人纷纷寻求隐逸的生活。
在这一时期,张炜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坎坷。他虽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年轻时曾担任过小官吏,但由于性格耿直、不善逢迎,终被排挤。随后,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用诗歌来讽刺时政,却也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这次磨难使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隐逸之路,寻找精神寄托。
这一时期的唐朝,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和宦官势力的崛起,朝政日益腐败,导致国势日渐衰弱。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士人都对现实感到失望,纷纷效仿古人,向往着隐居生活。因此,刘山人这样的隐逸之士在当时的社会上非常受到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