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离和州别史君
眷客留连久,分携各惘情。
艣摇江水碧,城凸晓烟明。
衣薄寒先觉,心平浪不惊。
钟山青在睫,归兴逐云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依依不舍地流连多时,即将分别时的离情别绪让人心生惆怅。
木船在碧波荡漾的江水中轻轻摇曳,城墙在清晨的烟雾中显得格外醒目。
单薄的衣物让人早早感觉到寒冷的来临,心如止水自然不会被风浪所扰动。
钟山的青翠仿佛近在眼前,思归之情如同云彩般在心中油然而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舟离和州:古代诗人出行的一种方式,指乘坐船只在水上旅行离开和州地区。
2. 别史君:告别一位姓史的朋友。史君,古代对士人的尊称,此处为史姓友人。
3. 眷客留连:眷恋不舍的客人逗留时间很长。
4. 分携各惘情:分别时大家都有些惆怅不安。
5. 艣摇江水碧:指木浆划过水面,使得江水泛起波光粼粼的水面。
6. 城凸晓烟明:城郭在水雾中若隐若现,犹如清晨的烟雾般明亮。
7. 衣薄寒先觉:形容穿着单薄的衣物感到寒冷。
8. 心平浪不惊:形容心态平静,面对风浪也不感到惊恐。
9. 钟山青在睫:钟山,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的一座山;青在睫,形容近在眼前的青山美景。
10. 归兴逐云生:归兴,回家的念头;逐云生,随着云朵飘动而产生。整句表示产生回家的冲动,希望像云朵一样快速回到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受。首联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对离别的留恋之情;颔联通过江水、晓烟的描绘展现出和州的美丽景色;颈联则表现出了诗人内心平静的豁达心境;尾联则以钟山的美景寄托归隐之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展示了诗人在离别时刻复杂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离和州别史君》是唐代诗人张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8年至859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末年,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张炜的生平并无确切记载,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曾有过漂泊流离的生活经历。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炜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他描写了自己即将离开和州,与友人告别时的情景。此时正值晚唐乱世,百姓生活困苦,诗歌中的“波涛万顷”、“空潭孤月”等意象,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