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买剑

标题包含
买剑
袖携一剑三尺铦,试与豪士论丑妍。 锋铓闪烁走冰雪,靶鞘激烈拏风烟。 断蛟截犀挺灵怪,照人切玉光牵聨。 昔时欧冶不再岀,纯钩磐郢名空传。 越王苟不遇薛烛,万户骏马谁肯捐。 物虽有价瑶无价,瑶逢识者逾精鲜。 主人得之亦自壮,十袭珍秘轻万钱。 何当佩服却戎羌,会令沙漠无戈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袖子里藏着一把三尺长剑,试着和勇士讨论美丑。 剑刃闪耀着寒光,仿佛走在冰天雪地中,剑柄热烈地犹如拿着风烟。 斩断蛟龙犀牛这样的怪物,剑光照亮着切割玉石的过程。 过去的欧冶子不复存在,纯钧剑和磐郢剑的名声已经虚传。 越王如果没有遇到薛烛,谁来捐献出千匹骏马? 宝物虽然有价,但宝玉无法估价,一旦遇到识货的人,它的价值就会更上一层。 主人得到这把剑也感觉自豪,将其重重包裹,视若珍宝。 何时才能佩戴着它击败敌人,让边疆的战场没有兵器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袖携一剑三尺铦:三尺,指剑的长度;铦,锋利。 2. 试与豪士论丑妍:豪士,有才德而勇于任事的人;丑妍,美丑。 3. 锋铓闪烁走冰雪:锋铓,刀剑的刃口;走冰雪,形容剑的快速犀利。 4. 靶鞘激烈拏风烟:靶鞘,剑鞘;拏,抓住;风烟,象征敌人。 5. 断蛟截犀挺灵怪:断蛟,斩断蛟龙;截犀,劈开犀牛角;挺灵怪,表现剑的威力。 6. 照人切玉光牵聨:照人,光芒映照;切玉,切割玉石;牵聨,连接在一起。 7. 昔时欧冶不再出:欧冶,古代铸剑师欧冶子的省称;不再出,无法再产出同样的剑。 8. 纯钩磐郢名空传:纯钩、磐郢,都是古代的宝剑;名空传,只是名声流传,现实中并不存在。 9. 越王苟不遇薛烛:越王,即越王勾践;薛烛,古代善于相剑的人;苟不遇,假如没有遇到。 10. 万户骏马谁肯捐:骏马,比喻珍贵的物品;捐,献出。 11. 物虽有价瑶无价:瑶,美好;无价,无法用金钱衡量。 12. 瑶逢识者逾精鲜:识者,懂得鉴赏的人;逾,更加;精鲜,精美新鲜。 13. 主人得之亦自壮:自壮,自己感到自豪。 14. 十袭珍秘轻万钱:十袭,层层包裹;珍秘,珍视收藏;轻万钱,认为万钱也不足以换取。 15. 何当佩服却戎羌:何当,何时;佩服,佩戴;却,击败;戎羌,少数民族。 16. 会令沙漠无戈鋋:会令,会使;戈鋋,兵器。
去完善
赏析
《买剑》这首诗,以买剑为题,实际是借剑寓人,通过对剑的描绘,表达出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物品,而在于自身的才能和品质。 诗人首先用“袖携一剑三尺铦”来展示自己手中的宝剑,剑锋闪烁如同冰雪,靶鞘激烈如风烟,都是形容剑的光华夺目,显示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而剑刃切玉,更是表现了剑的高贵和不凡。这些对于剑的赞美,实际上也是诗人对自己的肯定,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然而,诗人也指出,即使有如此出色的剑,如果没有人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那也是枉然。就如同越王勾践没有遇到薛烛那样,再好的剑也无法发挥其作用。所以,诗人认为,人才的价值是无价的,只有遇到了真正的识才之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同时,诗人又通过主人的珍视,表达了对于人才的尊重和珍视。虽然剑有价,但是识才之人是无价的。只要有真正的识才之人,人才的价值就会被重视,甚至超过任何物质的价值。 最后,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将这把剑佩戴在身,用它去抵挡外敌的侵略,使边疆再无战事,这也是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买剑》是唐代诗人张炜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买剑的过程,展现了诗人的豪爽和侠义之气。 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喜欢结交江湖人士,谈论武艺剑法。在这个背景下,张炜作为一个具有豪侠精神的诗人,对剑法尤为喜爱。他在生活中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共同切磋武艺。 在这个时期,由于唐朝国力的强盛,对外交流频繁,许多外国武器流入中国。张炜在一次旅行中,偶然发现了一把造型独特的外国剑,十分喜爱。于是,他决定购买这把剑,并将这个过程记录在诗中。 总的来说,《买剑》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诗人张炜豪爽的性格和丰富的阅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