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离黔中泊江上
去去把青桂,平生心不违。更蒙莲府辟,兼脱布衣归。
霁岳明残雪,清波漾落晖。无穷幽鸟戏,时向棹前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去把青青的桂树,平生的志向没有违背。更承蒙您的邀请,得以离开平民的生活而归附于您。
雨后的山岳显得明亮如残雪,清澈的水波荡漾着落日的余晖。无尽的幽鸟在嬉戏,不时地向船前的我飞来。
去完善
释义
1. 黔中:唐代设黔中道,包括今湖南省西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部分地区。这里是诗人当时所在的地方。
2. 去去:离去的样子。这里表示离别黔中的意思。
3. 青桂:桂花的一种,此处指代故乡。
4. 莲府:指州郡长官的官署,这里指黔中道的行政中心。
5. 霁岳:雨后天晴的山岳。霁,雨后晴天。岳,高大的山。
6. 残雪:未融化的积雪。
7. 清波:清澈的水波。
8. 落晖:夕阳的余晖。
9. 幽鸟:幽静地方的鸟儿。
10. 棹:船桨,代指船。
去完善
赏析
《初离黔中泊江上》是唐朝诗人李频的一首离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离开黔中、前往江上的心境。通过描述沿途的风景以及自己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渴望实现抱负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首联“去去把青桂,平生心不违”中的“去去”表示渐行渐远,即将离开之意;“青桂”则象征地位和荣誉。诗人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念表达了自己追求功名的决心。颔联“更蒙莲府辟,兼脱布衣归”则表明自己受到恩遇,得以脱离平民身份。
颈联“霁岳明残雪,清波漾落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平静的情感。其中“残雪”与“落晖”象征着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寓含着时光的流逝。尾联“无穷幽鸟戏,时向棹前飞”以欢快活泼的意象表现诗人的愉悦心情,进一步增强了全诗的乐观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离黔中泊江上》是唐朝诗人李频在离开黔州(今重庆市黔江区)前往京城长安途中所创作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歌颂了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故乡时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正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然而,这个时期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李频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曾在黔州担任刺史,但由于政治斗争失利,被贬为庶民。在这段期间,他尝尽了世态炎凉,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因此,当他乘船离开黔州,沿途欣赏长江美景时,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国势鼎盛阶段,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江作为一条重要的水路交通线,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南北、促进各地交流的作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