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标题包含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字无己,一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陈师道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希亮曾任太学博士。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赋见长。宋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听到名字很高兴认识你,不同的爱好也有同样的作用。 我也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愧,谁能原谅这位老先生呢? 一百年的岁月催白了双鬓,万里之外只有秋风。 说说那个还在的人吧,依然是一个秃顶的老头。
去完善
释义
1. 惠州:位于广东省,是古代岭南的一个州郡。 2. 苏副使:即苏轼,他在惠州时期担任过副职的官员。 3. 双白鬓:指两人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4. 任安:西汉时期的一个名臣,因忠言直谏被汉武帝贬谪。这里代指苏轼。
去完善
赏析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是南宋诗人陈师道送别友人吴先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客人的敬仰;二是他对自己和对方的命运的感慨。首联“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以“欣”字表达了因与吴先生相识而欢喜的情感。颔联“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则表明自己也在反思自己的过错,期盼得到别人的谅解。颈联“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是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尾联“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中的“任安”代指作者的朋友吴先生,揭示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整首诗以其独到的意象表达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陈师道的诗歌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可以从诗中推测大致时间为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4年),因为诗中提到的人物苏副使即指苏轼。 在这段时间里,陈师道与苏轼交情颇深,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上受到了苏轼的很大影响。他本来担任徐州教授,但因与苏轼关系密切而遭贬谪,后来虽然召回朝廷,但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再次被贬为秘书省正字,从此远离政治中心。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斗争。新党旧党的明争暗斗使得朝政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的命运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谪,而陈师道则因为与苏轼的关系也遭受了类似的不幸遭遇。这种时代背景下,两人间的友情显得尤为珍贵,也激发了陈师道的创作热情。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