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寄赵紫芝
筠永州同路,人如异约何。
雪风吟不废,山水忆同过。
仙去家长在,时平石可磨。
梦知归路远,全觉梦君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径与永州一路同行,你我约定却各不相同。
风雪交加仍欢唱不息,山水之间回忆曾共游。
仙人远去家长仍在,国泰民安石子亦能磨砺。
梦境中得知回乡路途遥远,全因梦中多见君。
去完善
释义
《途中寄赵紫芝》是宋代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寄怀诗。以下是对该诗每句的注释:
1. 筠州:即今江西省高安市,位于江西中部偏北。
2. 永州:唐以前为南安县,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取南安之“南”字与祥芝之“祥”字,改为永安县。
3. 雪风:形容寒冷的风雪。
4. 不废:指风雪之声不绝于耳。
5. 仙去家长:代指远离尘世的隐逸者居住的地方。
6. 石可磨:意思是石头可以打磨成玉石。比喻经过磨练才能成为人才。
7. 归路远:喻指回到故土的路途遥远。
8. 全觉:完全感受到。
9. 梦君:梦见您。这里借指怀念友人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名为《途中寄赵紫芝》,是南宋诗人徐照的一首抒情诗。在诗歌中,作者描绘了自己与友人赵紫芝的异地思念之情。
首联“筠永州同路,人如异约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这里将赵紫芝比作永州,表达了两人在人生道路上同行却未能如愿相聚的事实。
颔联“雪风吟不废,山水忆同过”,意指风雪之中诗人依然坚持着吟咏的雅趣,而山水之间的美好回忆则寄托了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向往。
颈联“仙去家长在,时平石可磨”,似乎暗含着对世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梦知归路远,全觉梦君多”,揭示了诗人无法忘怀友人的情感。在梦中,虽然知道归路遥远,但想念友人更多。
整首诗情感真挚,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途中寄赵紫芝》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徐照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在这个时期,徐照正过着隐士生活,远离繁华的都市,居住在浙江一带的山林之间。
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与此同时,北方的金国对南宋的威胁始终存在。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徐照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抒发胸臆,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徐照表达了对朋友赵紫芝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与朋友在山林中品茗论诗的情景,感叹世事无常,岁月如梭。这种感慨既是对朋友的怀念,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在这首诗意境深远的诗句背后,隐藏的是徐照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