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若杂言 其二

标题包含
兰若杂言 其二
老嫌俗客来相访,独泛孤舟溪上游。 夜宿芦华赏明月,应无闲事挂心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人家总是不喜欢那些庸俗的人来访,宁愿独自乘船在溪流上游荡。夜晚就住在芦苇丛中欣赏那明亮的月亮,心中应该没有任何烦人的琐事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兰若:古时候对寺庙的别称。 2. 老:年纪大的僧人。 3. 俗客:指普通世俗之人。 4. 相访:相互拜访。 5. 独泛:独自泛舟。 6. 孤舟:孤单的小船。 7. 溪上:溪岸之上。 8. 夜宿:夜晚住宿。 9. 芦华:即芦花,芦苇的花朵。 10. 明月:明亮的月亮。 11. 应无:应该没有。 12. 闲事:无关紧要的事情。 13. 挂心头:放在心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兰若杂言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净端的作品。诗人以隐逸的情景描绘出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境界。开篇两句“老嫌俗客来相访,独泛孤舟溪上游”表现了诗人在年老之时厌恶尘世的纷扰,选择独自乘船游荡在溪流上的生活态度。而接下来的“夜宿芦华赏明月,应无闲事挂心头”则更进一步地展现出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欣赏明月的美好景致,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和愉悦。整首诗展示了诗人隐逸的情趣,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体现了他的心境恬淡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若杂言 其二》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净端之手,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释净端(958-1018)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禅宗高僧,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泛的社会交际。在这段时间里,禅宗思想在中国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释净端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政治家。这些丰富的阅历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此外,禅宗思想的熏陶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在《兰若杂言 其二》这首诗中,释净端通过对兰花和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之美和禅意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表达出的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追求。这首诗的诞生,既是释净端个人心路历程的体现,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