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杂言 其六
老拙懒陪尘俗客,茅屋挣坐复安眠。
林间莫道无看待,松竹溪山在目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懒得陪伴世俗的客人,在茅屋里安静地坐着或睡觉。别以为树林里没有东西可看,松树、竹子、小溪和山峰就在眼前。
去完善
释义
1. 老拙:年老智力衰退的人,这里诗人自谦之词。
2. 陪:陪伴。
3. 尘俗:世俗,一般社会生活。
4. 挣坐:用力支撑身体坐着。
5. 安眠:安稳地睡眠。
6. 莫道:不要说。
7. 看待:对待,招待。
8. 松竹溪山:比喻美好的自然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释净端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向往与追求。首先,通过“老拙懒陪尘俗客”一句,诗人表露自己不愿迎合世俗的意愿,宁愿选择独居茅屋,过上安稳的生活。紧接着,“挣坐复安眠”传达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宁静安详,悠然自得。
接下来,诗人以“林间莫道无看待”婉拒了外界的好奇与揣测,明确表示自己虽然远离尘世,但并非一无所有。相反,他感受到了“松竹溪山在目前”的美景,正是这些大自然的景象陪伴着他,使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生机。
总之,这首诗歌展示了一位隐逸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他并不渴望繁华热闹,只愿在自然中找寻心灵的慰藉。这种与世俗保持距离的态度和热爱自然的精神,无疑是这首诗所传达的重要信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若杂言 其六》是宋代诗僧释净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
在宋代,佛教文化繁荣发展,禅宗、净土宗等派别逐渐兴盛。释净端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禅机哲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兰若(寺院)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在这一时期,释净端的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他在青年时期就出家为僧,游历名山大川,拜访高僧大德,潜心研习佛法。在他的后半生,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诗僧,作品广为流传,受到了僧俗两界的推崇。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北宋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儒释道三教并立,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时代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净端的作品既体现了禅宗的宗教内涵,又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