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上书怀

标题包含
江上书怀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家乡的亲人分别,天色已晚,太阳即将落山。 泪水沾湿了衣襟,如同血液般鲜艳,头发在镜子里日渐苍白如丝。 胡地与越地的书信难以传递,生死存亡的消息又怎能得知。 登上高处,回头看看过往的一切,只有自己的影子始终陪伴左右。
去完善
释义
1. 骨肉:比喻亲人或亲信。 2. 天涯:天边,形容距离很远的地方。 3. 江山:山川河流。 4. 日落:太阳落下,指傍晚时分。 5. 襟:衣襟,这里代指衣服。 6. 胡越: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泛指远离的地方。 7. 书:书信。 8. 存亡:生死,这里指书信内容的完整与否。 9. 梦:梦想,希望。 10. 登高:登上高处,这里表示登高望远。 11. 形影:身体与影子,这里指孤独的自己。
去完善
赏析
《江上书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和思念中的心境。首联“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表达了与家人分别的痛苦以及所处环境的寂静与深沉。颔联“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则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强烈的痛苦和无奈。颈联“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传达了亲人分离、音讯全无的忧虑。尾联“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将主题推向高峰,揭示了诗人独自面对现实,以坚韧的精神承受生活之重的形象。整首诗语言精炼而富有情感,情感真挚而深沉,充满了感慨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书怀》是唐代诗人崔峒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期,大约在公元750年至85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内外矛盾激化,边患频繁,民生疾苦。崔峒身处其中,深感忧虑。他曾任尚书郎、山南节度使,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诗歌多描绘民间的疾苦,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创作《江上书怀》时,崔峒或许正身处长江岸边,目睹了江上的风波和船只的往来,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国家命运,感慨万分。于是,他将这些情感融入诗篇,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生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