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夫孙公镇东阳
照地干旄十丈长,大皇孙子守东阳。
吴涛卷海银为幔,郢雪飞英锦作章。
无事笙箫开客馆,有情山水聚衙床。
楼中恶语须磨铲,尽把新题换沈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地面上的旗杆有十丈高,大皇孙负责守护东边的疆土。
吴江涛汹涌如银色幕布,郢州雪飞舞如锦绣篇章。
在空闲时演奏音乐招待宾客,在大自然中有情相聚于公堂。
在高楼中要避免恶言相向,尽量用新的主题去替换沉疴的老生常谈。
去完善
释义
1. 照地:照亮地面之意。干旄:古代的一种仪仗旗帜。这里指孙公出行的盛大场面。
2. 大皇孙:皇帝的孙子,这里借指孙公的职位地位。子:尊称。守:担任职务。
3. 吴涛:浙江钱塘江入海处的水流。卷海银为幔:形容水面宽阔,波光粼粼,如同一幅银色的帷幕。
4. 郢雪:指楚地的雪花。飞英锦作章:形容雪花飘落如同美丽的锦缎。
5. 笙箫:乐器名,这里代指音乐。客馆:招待宾客的馆舍。
6. 山水:山景水色。聚衙床:聚集在官署里的意思。
7. 楼中恶语:指流言蜚语。磨铲:消除的意思。
8. 新题:新的诗题。换沈郎:这里是说以崭新的面貌来面对生活和事业。
去完善
赏析
米芾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孙大夫治理东阳的情景。首联写孙大夫的威严形象,“照地干旄十丈长”,突出其气度非凡,英勇威武的形象。颔联以生动的画面描述了东阳地区的自然风光,“吴涛卷海银为幔”展示出汹涌澎湃的海涛景象,“郢雪飞英锦作章”则描绘了雪花飘舞,如诗如画的美景。颈联表现了当地民众和谐的生活场景,“无事笙箫开客馆”描写了人们闲暇时的欢乐场面,“有情山水聚衙床”则展现了山水的深情厚谊。尾联则是诗人寄予厚望,期待孙大夫治理东阳能有新的成就,能够消除恶语纷争,让百姓安居乐业。全诗充满了诗意和人生哲理,展现出诗人特有的才情与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大夫孙公镇东阳》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米芾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在这一年里,米芾因遭遇家庭变故,仕途失意,离开京城,开始游历四方,结交文友。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新旧党争的激烈时期。神宗皇帝在位期间,推行新法,支持王安石变法,以改革政治经济体制。然而,新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失误和利益冲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保守派官员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新法损害了国家和百姓的权益。米芾本人虽然不属于任何党派,但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这个历史背景的影响,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