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红锦袍
那老子爱清闲主意别,钓桐江江上雪,泛桐江江上月。君王想念者;宣到凤
凰阙。想著七里渔滩,将著一钩香饵,望著富春山归去也。
那老子陷身在虎狼穴,将夫差仇恨雪,进西施谋计拙。若不早去些,乌喙意
儿别。驾著一叶扁舟,披著一蓑烟雨,望他五湖中归去也。
那老子见高皇斩了蛇,助萧何立大节,荐韩侯劳汗血。渔樵做话说,千古汉
三杰。想著云外青山,纳了腰间金印,伴赤松子归去也。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十年事可嗟,九日酒
须赊,种著三径黄花,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子崇尚清净无扰的生活,他在桐江边上垂钓,赏月。君王思念他,将他请到了凤凰宫阙。他希望在这七里渔滩边,用带着香味的鱼饵,一边望着富春山,一边享受隐逸生活。然而他却发现自己深陷在虎狼之地,为了平息吴王的仇恨和实施西施的计策,他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于是他驾驶着一叶扁舟,披着蓑衣在烟雨中穿梭,期望能够在五湖之中过上清静的生活。当他看到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帮助萧何立下丰功伟业,举荐韩信辛勤劳苦时,他知道这就是自己一直期待的,能辅佐一代明君成就千秋大业的机会。所以他决定留下,参与建设强大的汉朝。但是,他对名声地位却持超然态度,把名利当作梦中之蝶,既不追求五斗米的小利,也不愿意接受百里侯的官职。毕竟十年的时光不过弹指一挥间,不如趁着重阳佳节来临之际,播撒黄菊种子,种下杨柳枝,期待在繁花似锦的东篱之下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桐江:即浙江富阳境内的富春江。
2. 凤凰阙:皇宫的代称。
3. 七里渔滩:指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的帮助下打败吴国的地点。
4. 富春山:古名天下江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5. 乌喙:古代越国的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县。
6. 五湖:指太湖周边的五个湖泊,包括包山、光福、洞庭、射湖、滆湖等。
7. 高皇斩了蛇: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8.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曾任丞相。
9. 韩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曾任大将军。
10. 五斗米:汉代官员的俸禄,这里用来比喻官职。
11. 百里侯:汉代地方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12. 三径黄花:指的是陶渊明的居所,象征着田园生活。
13. 五株杨柳:古有“五株杨柳”“一株垂丝”的说法,此处形容田园风光。

去完善
赏析
《【黄钟】红锦袍》是一曲极富个性与才情的诗歌。首段写文人雅士的怡然自得和处世智慧。他以钓鱼为乐,尽享自然美景。然而,世事难料,他也曾深陷困境,如陷入险恶官场。接着诗人以生动情节描绘这位智者在虎狼丛中历经磨练而保存生命、迅速脱身的事迹。此后,他再度现身政治舞台,并获得了赞誉,但最终还是选择远离名利纷争,隐逸江湖。诗人通过这位“老子”形象展示了一个高洁、机智、孤高的士人形象,向我们传达了人生应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纷扰的思想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黄钟】红锦袍》是元代著名散曲家、诗人徐再思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在这一时期,徐再思身处江湖,游历四方,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民间疾苦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将这种体验融入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再思的这首《【黄钟】红锦袍》,以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山画卷,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在诗中,徐再思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柱。
总的来说,《【黄钟】红锦袍》是徐再思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情感寄托,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