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阅金经·春
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一处处绿杨堪系马。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紫色的燕子在寻找旧巢,绿色的鸳鸯栖息在温暖的沙滩上。一处处的绿色杨柳适合拴马。他,向前村的酒馆走去。在秋千下,粉墙边盛开着红色的杏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燕:燕子的别名,以其羽毛紫色而称之。
2. 旧垒:指燕子往年栖息的地方。
3. 翠鸳:鸳鸯的别称,以羽毛绿色而称之。
4. 暖沙:温暖的沙滩或沙子。
5. 一处处:一片片,指绿杨成荫的景象。
6. 堪系马:可以拴马,形容绿杨茂密。
7. 他:诗人用来替代“我”的字。
8. 问前村:询问附近的村庄。
9. 沽酒家:卖酒的店家。
10. 秋千下:秋千架下面。
11. 粉墙:涂抹着白粉的墙壁。
12. 红杏花:红色的杏花。

去完善
赏析
《南吕·阅金经·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紫燕寻旧垒,翠鸳栖暖沙”便以燕子和鸳鸯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来临。接着通过“一处处绿杨堪系马”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画面,仿佛引导读者走进这美好的春光里。末尾两句更富诗意:“他,问前村沽酒家。秋千下,粉墙边红杏花。”让人想象到乡村田园中的人们在春天的热闹景象。整首曲词以其独特韵味和生动画面呈现出一幅和谐的春天图景,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吕·阅金经·春》是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散曲。这首散曲的创作时间约为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1332年)。
徐再思生活于元代晚期,当时的元朝国势日衰,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在自然景物中,徐再思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这首散曲中,徐再思通过对春天的细致观察,生动地描绘了桃花、梨花、柳絮等春天的典型景物。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这些景物也象征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