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邓慎思初入试院

标题包含
和邓慎思初入试院
敕使书囊问队行,聚星深馆粲诸英。 云随襟袖来蓬岛,香散房栊宿化城。 振鹭充庭天有幕,珊瑚入网海无声。 范模一世尊先觉,况此提平慰后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命令使者整理行李准备出发,群星璀璨的馆内汇集了许多英才。云雾随着衣袖飘来蓬莱仙岛,香气弥漫房间,夜晚化为城堡。白鹭展翅飞翔于天空如同一幅画卷,海底的珊瑚无声无息地生长。您是世人的楷模,天生就有智慧,更何况还能安慰后来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敕使:指皇帝派遣的使者。 2. 书囊:指装满书的袋子,这里比喻学问渊博。 3. 问队行:询问队伍行进的情况。 4. 聚星:比喻人才聚集。 5. 深馆:书院或者学舍。 6. 粲诸英:诸英指众多英才,粲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出众。 7. 云随襟袖:形容读书人的气质犹如云端飘渺。 8. 蓬岛:蓬莱山,传说中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9. 香散房栊:房栊指房屋,香在此比喻书香。 10. 宿化城:化城,佛教中的一种虚构城市,用以喻指学院或学术机构。 11. 振鹭:古人以白鹭为纯洁之鸟,振鹭在此表示选拔人才。 12. 天有幕:指天空中有帐篷状的遮盖物。 13. 珊瑚入网:比喻优秀人才被选拔出来。 14. 海无声:形容大海静谧。 15. 范模:规范模式,用来指引行为。 16. 尊先觉:尊敬那些有先知先觉的人。 17. 提平:提拔,提升。 18. 慰后生:安抚后来的学生。
去完善
赏析
《和邓慎思初入试院》是南宋诗人李公麟的一首诗词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与邓慎思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考场的热闹氛围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中,“敕使书囊问队行”描绘了朝廷派遣使者前来主持考试的场景,凸显出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聚星深馆粲诸英”则将考生比喻为璀璨的群星,表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前程的期许。 颔联中,“云随襟袖来蓬岛”形象地描绘了考生们汇聚一堂的盛况,同时也寓意着他们即将踏上实现抱负的旅程。“香散房栊宿化城”则表现了学子们在这个特殊的场所中共同努力、互相激励的精神风貌。 颈联中,“振鹭充庭天有幕”用振翅高飞的鹭鸟比喻考生们积极应考的态度,并暗示他们在考场上将有出色的表现。“珊瑚入网海无声”则通过静谧的大海中的珊瑚被渔网捕获这一画面,传达了作者对考生们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尾联中,“范模一世尊先觉”表示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将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况此提平慰后生”则强调此次考试的公平性,让所有的考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实现理想迈出重要的一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考试现场的生动描绘和对考生的美好期许,展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对其所选拔人才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平竞争和人才选拔的肯定和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书院兴起,学者们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献策献力。 邓慎思,北宋著名文人,擅长诗词歌赋。他在一次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试院深造。对于这次经历,他深感自豪,于是写下了这首《和邓慎思初入试院》。这首诗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试院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他的画风独特,诗歌才华横溢。他与邓慎思关系甚好,在得知邓慎思进入试院后,也为其感到高兴。为了表达对好友的祝福和支持,他创作了这首《和邓慎思初入试院》。在这首诗中,李公麟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试院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邓慎思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