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一
锁寂身如隠,幽清物向齐。
忘忧经露菊,苏肺到霜梨。
白发知谈笑,朱签历品题。
贤书天下望,鹊喜遍深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寂静如同隐居,优雅清净与万物共处。
忘却烦恼欣赏露珠下的菊花,滋润肺部享受秋天的霜梨。
年华老去仍保持谈笑的兴致,红色标签记录下品味与心得。
期待获得贤能的书卷,好消息传遍深深的小屋。
去完善
释义
1. "锁寂身如隠":此句中的"锁寂"意为屏蔽外界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身如隠"则是将自己隐藏起来,表现出一种隐逸的心态。
2. "幽清物向齐":"幽清"指环境清幽,气氛宁静;"物向齐"则是指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向着和谐的状态发展。
3. "忘忧经露菊":"忘忧"指忘记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经露菊"是菊花的别称,这里以菊花比喻诗人自己的品质和高洁的品格。
4. "苏肺到霜梨":"苏肺"是指梨子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霜梨"是指经过霜冻后的梨子,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
5. "白发知谈笑":"白发"指白发的老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是诗人和朋友们的形象;"知谈笑"则表示他们懂得谈笑风生,展现出乐观的人生态度。
6. "朱签历品题":"朱签"是红色的标签,这里可能指读书时所做的标记;"历品题"则表示在书中品味、评点。
7. "贤书天下望":"贤书"是指有道德修养的文章或书籍;"天下望"则表示这些文章或书籍受到天下人的敬仰和期待。
8. "鹊喜遍深闺":"鹊喜"是指喜鹊的叫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叫声象征着吉祥和幸福;"深闺"是指深藏在闺房之中的女子,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人或者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诗人李公麟将自己内心世界的静谧与隐居的清幽环境相互交融,表现其远离尘俗、恬淡自适的心境。颔联运用象征手法,以露菊忘记忧虑、霜梨滋润肺部暗示经过苦难的人生历练之后,诗人逐渐变得豁达乐观。颈联通过“白发”与“谈笑”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从容面对人生老去的达观态度;而“朱签”代表的是书籍,表现出诗人潜心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修养。尾联借“贤书”寓指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同时用“鹊喜”比喻获得科举功名后的喜悦之情传遍家家户户。整首诗从诗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描绘了其在秋天的所思所感,流露出诗人的高洁品格和宽广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邓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三首 其一》是北宋著名书画家、诗人李公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公麟曾任国子监主簿、将作监丞等官职,对文学和艺术有很高的造诣。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歌作品。这些作品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化氛围浓厚。这种时代背景为李公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