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蒲团

标题包含
咏蒲团
细观才满一轮月,静坐能销万古心。 莫向洪炉烘醉客,只宜清夜定禅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细细观察才能看到完整的月亮,静静地坐着便能消除万古的忧虑。 不要靠近熊熊烈火烘烤醉酒的人,只适合在宁静的夜晚安定禅意的心境。
去完善
释义
1. 咏蒲团:即赞美蒲团,舒邦佐是宋朝诗人。 2. 细观:仔细观看,仔细品味。 3. 才满:刚刚圆满,这里指月亮初升时。 4. 一轮月:一个月亮。 5. 静坐:静静地坐着。 6. 万古心:千古的忧虑和思念。 7. 莫向:不要朝向。 8. 洪炉:大火炉,这里比喻繁华世界。 9. 烘醉客:温暖醉酒的人。 10. 只宜:只适合。 11. 清夜:清静的夜晚。 12. 定禅林:安定禅意的心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咏蒲团”,描述了诗人对蒲团的感受。诗人首先通过“细观才满一轮月”描绘出蒲团的形状和质感,仿佛是诗人在观察一轮明月。接着,“静坐能销万古心”表达了蒲团在诗人静坐时的作用,似乎能让诗人忘却世间的烦恼与忧虑。随后,“莫向洪炉烘醉客”这句诗意地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而应该像蒲团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最后,“只宜清夜定禅林”则强调了蒲团最适合在静谧的夜晚帮助诗人达到禅定的境界。整首诗通过描绘蒲团的形象,传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蒲团》是宋代诗人舒邦佐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首诗通过描述蒲团的形状、质地和使用场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蒲团的描绘,传达出了人生如蒲团般坚韧而卑微的意境。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特殊时期,舒邦佐作为一位文人雅士,深感世事无常,命运多舛。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官场任职,后因厌倦世俗纷争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使他对人生的看法更加深刻,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逐渐衰弱,佛家、道家思想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往往倾向于寻求宗教的慰藉。舒邦佐也不例外,他在作品中多次表达了对佛道两家思想的敬仰和认同。这首《咏蒲团》正是反映了作者在这一时期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