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天地不爱人,生此人之苦。 吁嗟实微物,身不及毛羽。 利嘴善噆肤,令人失眠睡。 长夏五六月,执热不通噫。 此物于是时,翾翾夸得势。 一聚动亿万,翳空如坌壒。 当昼即散伏,得夜乃纷会。 每见灯火集,不容设帱盖。 初若猬毛戢,次第缘罅隘。 稍稍傍耳飞,嘤鸣欲相卖。 挥拂不敢停,得便时一嘬。 所欲未涓滴,已见盈腹背。 舍命不畏死,忽遭一拍碎。 顾我七尺躯,岂不容尔细。 蜂有毒在尾,尔有毒在喙。 畏尔众口多,不比蜂一虿。 安得厉金商,扫荡聊一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周行己"的详细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或者您提供的信息有误。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天地无情,让人承受苦难。 哎,我们不过是渺小的生物,连羽毛都不如。 那长着犀利嘴巴的家伙擅长撕咬我们的肌肤,让人无法安眠入睡。 炎炎夏日五六月的时节,它们肆意横行。 这个时候,那家伙开始嚣张跋扈起来。 一聚集就是亿万个,遮天蔽日。 白天就躲起来,夜晚才开始行动。 每次看到灯火通明时,它们便会集结,不允许有遮挡。 一开始如同刺猬一样收敛,然后一点点沿着缝隙侵入。 它们缓缓靠近耳朵,叽叽喳喳地叫着,企图得到关注。 我们挥舞拍打的手臂不敢停下,只有等机会才能瞬间拍死一只。 但很多时候还未碰上一滴水,就已经被它们的叫声惹得心烦意乱。 尽管它们不怕死,但还是会突然遭受一击破碎。 想我高大的身躯,难道就不能容纳这细小的麻烦吗? 蜜蜂虽然有毒,但也只是一只毒针而已,而你们呢,是一群毒口。 我害怕你们的众多嘴巴,远超过一只蜜蜂。 什么时候能有锋利的剪刀,让我好好扫荡一次,哪怕只是暂时的痛快也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地不爱人,生此人之苦:指天地对人不仁慈,让人生存在困苦之中。 2. 吁嗟实微物,身不及毛羽:吁嗟,叹词;微物,渺小的事物;不及,比不上。形容蚊子这种微小生物的身体不如羽毛。 3. 利嘴善噆肤,令人失眠睡:利嘴,锋利的嘴巴;善,擅长;噆肤,叮咬皮肤;失眠睡,无法入睡。 4. 长夏五六月,执热不通噫:长夏,夏天;五六月,农历的五、六月;执热,持续炎热;不通噫,无法发出叹息。 5. 此物于是时,翾翾夸得势:此物,指蚊子;于,在;是时,这个时候;翾翾,飞翔的样子;夸,炫耀;得势,得到优势。 6. 一聚动亿万,翳空如坌壒:一聚,一群;动,多达;亿万,很多;翳空,遮盖天空;坌壒,尘土飞扬。 7. 当昼即散伏,得夜乃纷会:当昼,白天;即,立刻;散伏,分散隐藏;得夜,到了夜晚;乃,才;纷会,纷纷聚集。 8. 每见灯火集,不容设帱盖:每见,每当看见;灯火集,灯光聚集的地方;不容,不允许;设,设置;帱盖,帐幕。 9. 初若猬毛戢,次第缘罅隘:初若,起初好像;猬毛戢,刺猬的毛收起来;次第,按顺序;缘,沿着;罅隘,裂缝狭窄。 10. 稍稍傍耳飞,嘤鸣欲相卖:稍稍,稍微;傍耳飞,靠近耳朵飞行;嘤鸣,鸟儿啼叫的声音;相卖,相互交流。 11. 挥拂不敢停,得便时一嘬:挥拂,挥动拂尘;不敢停,不敢停下来;得便,有机会;时,有时;一嘬,吸一口。 12. 所欲未涓滴,已见盈腹背:所欲,所想要的;未涓滴,还没有吸到一滴;已见,已经看到;盈腹背,肚子和背部都充满了。 13. 舍命不畏死,忽遭一拍碎:舍命,舍弃生命;不畏死,不怕死;忽遭,突然遇到;一拍碎,一下子被打碎。 14. 顾我七尺躯,岂不容尔细:顾,看;七尺躯,成年人的身高;岂,难道;不容,不能容纳;尔细,你的细小。 15. 蜂有毒在尾,尔有毒在喙:毒在尾,毒液在尾部;毒在喙,毒液在喙部。 16. 畏尔众口多,不比蜂一虿:畏尔,害怕你;众口多,众多的嘴巴;不比,比不上;蜂一虿,蜜蜂的一只刺。 17. 安得厉金商,扫荡聊一快:安得,如何才能得到;厉金商,锋利的金属;扫荡,扫除;聊,姑且;一快,暂时痛快一下。
去完善
赏析
《蚊》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夏季蚊虫扰人的场景。诗人以蚊子的角度写出它们的生存困境,认为天地不怜爱人,却生出这些让人痛苦的事物。然而蚊子本身的体积微小,生活在人间的五六月,在炎热闷热的夏日里无法获得凉意,所以它们寻找夜晚的时机聚集在一起。白天隐藏在暗处,夜间则活跃起来。 虽然蚊子的数量众多,但是人类对待它们的态度是谨慎的。人们看到灯光下的蚊子群,不会用帷幕去覆盖。诗人在观察蚊子的生活习性时发现,开始时蚊子像是刺猬一样集结,然后逐渐沿着缝隙聚集。渐渐地靠近人类的耳朵飞行,发出嗡嗡声,试图接近皮肤。而人们在驱赶蚊子的时候不能停止挥手,只有趁其不备时才可能被叮咬。实际上蚊子并未吸吮到多少血液,就已经肚满肠肥。 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要传达的是,虽然个体的生命微不足道,但是当生命面临威胁时,依然会为了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即便是有毒的蜜蜂,也只有尾部有毒,而蚊子则是通过嘴巴将毒液注入人体。因蚊子的数量众多,被叮咬的危险性也就相应地增大。因此,作者希望能有一场蚊子的“大屠杀”,让人们在这个夏天得以畅快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蚊》是南宋时期诗人周行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正值南宋统治下的中国政局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旧尖锐的时期。 在当时,尽管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但金朝的威胁仍然挥之不去,中原大片土地仍然被外族占领。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以往的和平幻想逐渐转变为关心国家命运的使命感。这种时代氛围对周行己的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行己本人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精通经史,曾任过太学博士等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晚年辞官回乡。这一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和国家的危亡,从而在诗歌中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