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其三
鶑簧方报暖,鸠唤未容晴。
新涨长还减,痴云暗复明。
我生随分乐,春事有余情。
闻道东湖好,相邀散策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莺声初报暖,鸠鸣未放晴。
新水涨不断,浮云暗又明。
我生能享乐,春日犹多情。
听闻东湖美,相约漫步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莺簧:黄莺的叫声,这里指春天到来时黄莺开始鸣叫。
2. 鸠唤:布谷鸟的叫声,这里指春天到来时布谷鸟开始鸣叫。
3. 新涨:新生的春水。
4. 痴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指春天的云彩。
5. 散策:漫步,闲步。
6. 东湖:此处应为地理名词,指的是诗人所在地的东湖。但具体是哪个东湖,需要结合诗人的具体地点来确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鶑簧方报暖,鸠唤未容晴”,诗人以黄莺、鸠鸟的叫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表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接下来的两句,“新涨长还减,痴云暗复明”,写出了春水上涨又消退的自然变化,以及天空中云朵时暗时明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画面。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生随分乐,春事有余情。闻道东湖好,相邀散策行。”他追求的是随遇而安的生活乐趣,对于春天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听说东湖景色很美,他便邀请朋友一起去漫步欣赏。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赵善括生活的时代,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南宋初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众生活困苦。尽管如此,诗人仍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善括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贬谪。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的生活状况,这也反映在这首诗中。
此外,赵善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文学创作,特别是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将其融入诗篇,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和龚同叔春日即事五首 其三》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赵善括人生低谷期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化繁荣的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