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卿二首 其一
水根山脚最荒凉,子隠颓祠足感伤。
廊庑倾颠春草绿,门庭寂静野花香。
闻之自可成酸鼻,见此如何不断肠。
追想旧踪徒怅望,淡烟浅露忽斜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水边和山脚这样的地方,最容易感到荒凉;看到那些被遗弃的破败祠堂,更是让人感慨不已。春天里,庙宇的走廊倾斜不堪,杂草丛生;门前庭院一片寂静,只有野花散发着香气。闻到这股气息就会让人感到心酸,看到这样的景象怎能不叫人伤心断肠。追忆往事,只能无奈地望着远方,远处突然露出一抹斜阳,淡淡的烟雾和浅浅的露水交织在一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卿:人名,具体所指不详。
2. 水根山脚:指河流发源地和山脉的起始处,这里借指偏远地区。
3. 最荒凉:形容环境十分荒凉。
4. 子隠:古代隐士之一,这里用子隱比喻隐居之人。
5. 颓祠:破败的神庙。
6. 廊庑倾颠:形容房屋破败不堪。
7. 春草绿:春天草地的颜色。
8. 门庭寂静:形容门户内外宁静无扰。
9. 野花香:野花在风中散发出的香气。
10. 闻之自可成酸鼻:听到这些事不禁让人感到心酸。
11.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12. 追想旧踪:追忆过去的足迹。
13. 淡烟浅露:形容烟雾稀疏、露水微少的景色。
14. 斜阳:傍晚太阳西斜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荒凉之境中的一种哀愁与孤寂。诗人以水根山脚、子隐颓祠等物象传达出世事变迁的感慨。在画面描绘上,通过“倾颠”、“寂静”、“野花香”等词语,展现了空旷苍凉的场景。
从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富含深深的同情与辛酸。诗人借描述所见之景,传达了心灵的触动,让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无尽哀伤。末句中的“淡烟浅露忽斜阳”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朦胧美,更显人生的无常和无奈。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具有强烈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古诗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卿二首 其一》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人慕容彦逢所创作。诗人在这一时期正处于仕宦之中,他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既曾得到皇帝的赏识,又在朝廷斗争中受到排挤。然而,慕容彦逢始终保持一种洒脱豁达的心态,他坚信“人生有适莫”的道理,并以此为基础,留下了许多描绘人生、抒发感慨的佳作。
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逐渐稳定,经济文化日益繁荣,这为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读书人更加注重实学。慕容彦逢身处这个时代,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