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无双锦帐郎,绝境有林塘。
鹤静疏群羽,蓬开失众芳。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日晚催归骑,钟声下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双锦帐郎,处境也有优雅的环境。安静的仙鹤与孤独的蓬草在一片寂静中互相映衬。连绵不绝的山景令人百看不厌,清澈的流水也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趣味。夜幕降临,催促着回家的铃声在夕阳下的钟声中回荡。

去完善
释义
《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注释如下:
1. 陪考功王员外:陪侍主考官员王员外。考功,官职名,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员外,即员外郎,官职名,地位次于郎中。
2. 城东池亭:位于城东的池塘边的亭子。
3. 无双锦帐郎:这里指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读书人。锦帐,华丽的帷帐;郎,男子,这里指有才干的年轻人。
4. 绝境:优美而僻静的境地。
5. 林塘:林木与水池相映成趣的风景。
6. 鹤静疏群羽:白鹤沉静,远离了纷乱的众生。鹤,仙鹤,象征着高洁;疏,疏远;群羽,众多飞鸟。
7. 蓬开失众芳:繁花似锦的景色失去光彩。蓬,植物名称,此处代指花草;众芳,各种花卉。
8. 晴山看不厌:晴朗的天空下,山景美不胜收。
9. 流水趣何长:流水的趣味无穷。
10. 日晚催归骑:天色已晚,催促骑马回去。日晚,傍晚;催,催促;归骑,回家的马匹。
11. 钟声下夕阳:夕阳西下,钟声回荡在天空。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述了诗人陪同友人(可能是一位官员)在池塘边的亭子里欢宴的情景。首联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无与伦比的宴会氛围;颔联则表现了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其中的生机与活力;颈联用山水的美好衬托出友人的才华横溢和风度翩翩;尾联通过日暮时分的钟声和夕阳的余晖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这个时期的钱起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状元,因此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在这个时间段内,唐王朝虽然在安史之乱后逐渐恢复了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突出,民众生活困苦。钱起作为朝廷的一员,深知民间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民生苦难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劝谏。同时,他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努力推动国家改革和发展。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使得文人士大夫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出路和未来。钱起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期望,希望国家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重回盛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