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青草丛生的池塘边,静静地聆听着蛙鸣声此起彼伏。
去完善
释义
绿阴:指树木枝叶茂密形成的阴影;冉冉:形容缓慢延伸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暮春的景象。首句“门外无人问落花”即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暗示了春天即将结束,人们却无暇顾及这自然界的微妙变化。第二句“绿阴冉冉遍天涯”则通过视觉上的延展,表现出生命力旺盛的大自然如何逐渐占据视野,带来一种宁静的力量。
第三句“林莺啼到无声处”,从听觉角度切入,用动态的鸟鸣衬托出环境的幽静,当莺歌停止时,那种静谧更显得深邃。最后一句“青草池塘独听蛙”,再次回到听觉描写,但这次是蛙鸣,与前面的莺啼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推移和场景的变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大自然无限魅力的欣赏,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越言语的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彼时曹豳正处于人生暮年。他历仕孝宗、光宁、理宗三朝,为官清廉正直,但晚年选择归隐田园。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漫步乡间,目睹落花飘零、绿树成荫的景象,聆听林莺渐歇、蛙声初起,感慨时光流逝,写下这首描绘暮春景致的佳作。诗中流露出一种恬淡闲适的心境,也暗含对春光易逝的淡淡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