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曹娥墓

标题包含
曹娥墓
何朝无朽骨,此地尚清阴。 冢上独根树,江边孤女心。 化钱烧石燥,落叶渍泥深。 长有英灵在,风平烟浪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哪个朝代没有遗骨,这里依然充满阴凉。 墓前唯一的树,江边孤独的女孩心情。 烧钱让石头变热,落叶湿润泥土深厚。 总有英雄的灵魂在,风平浪静烟雾消失。
去完善
释义
1. 清阴:指清凉的树荫。这里可能指墓地周围的树木为逝者带来阴凉的氛围。 2. 冢上:指的是坟墓之上。 3. 独根树:可能是指生长在墓上的一棵树。 4. 化钱:也称为纸钱,是祭祀时焚烧给亡者的金钱象征。 5. 烧石燥:可能是在描述烧化纸钱的场景,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石头变得干燥。 6. 渍泥深:形容落叶与泥土混在一起,颜色变得很深。 7. 英灵:这里指代的是曹娥的灵魂或者精神。 8. 风平烟浪沉:意味着风浪平息,象征着曹娥的精神得到了安息。
去完善
赏析
《曹娥墓》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翁逢龙游览曹娥墓时所作,通过对墓地周边景物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曹娥及其事迹的敬仰之情。 首联“何朝无朽骨,此地尚清阴”指出岁月长河中,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死去的人,而曹娥墓依然青葱繁茂,象征着曹娥精神永存。 颔联“冢上独根树,江边孤女心”通过冢上的独根树与江边的孤女心相对应,形象地描绘出曹娥的孤独形象,强调了她的坚守与勇敢。 颈联“化钱烧石燥,落叶渍泥深”中的化钱、烧石等细节传达出祭祀者对曹娥的深深怀念和敬畏之心,而落叶和泥水的联系则显示出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沧桑。 尾联“长有英灵在,风平烟浪沉”将英灵与风浪相对照,表现出曹娥的坚贞不屈与英勇气概,从而体现出诗人对她崇高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娥墓》是南宋诗人翁逢龙的一首描绘民间传说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南宋年间,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此期间,战争频发,民生困苦,文人志士多以此种题材寄托忧国忧民之心。翁逢龙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有机会接触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对民众生活有所了解。翁逢龙怀揣着济世救民之志,在游历各地时发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 曹娥墓位于浙江省上虞县曹娥江畔,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座庙宇。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曹娥之父曹盱为巫祝,在一次祭祀中失足落水而死。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沿江号泣十七日,投江殉父而亡。后人感念其孝心,立碑纪念。翁逢龙在游览此地时,被曹娥的孝行感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这首诗中,翁逢龙通过描绘曹娥墓周围的景物,如江水、野花、神像等,传达了孝道的伟大力量。他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曹娥英勇投身江河以尽孝心的崇高精神,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孝道和亲情的尊重与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