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山寺

标题包含
金山寺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波涛翻滚之处漂浮着两座塔,塔影在树影的边缘高低起伏。 山下虽然看不见寺庙的道路,但门前却是穿过淮河的船只。 石头山峰隔着河水难以找到水源,而井脉连通的泉水却容易获得。 听说有老龙回到山洞,几次惊吓了正在禅修的僧人。
去完善
释义
1. 波涛涌处浮双塔:指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矗立着两座塔。这里描述了金山寺周围的环境。 2. 山下虽无归寺路:指的是从山脚下去往金山寺的路并不好走。这里的“归寺路”是指去往金山寺的路。 3. 门前却有过淮船:指的是金山寺门前经过的是行驶在淮河上的船只。 4. 石峰隔水难寻水:这里描述了金山寺周围的地形,石头山峰与水面相隔,寻找水源较为困难。 5. 井脉通泉易得泉:因为地下水脉相通,即使地势较高,仍然可以找到泉水。这里的“井脉”是指地下水的脉络。 6. 闻说老龙归洞口:传说有一条老龙住在山洞里,经常出来戏水。这里的“洞口”是说的龙所居住的洞穴入口。 7. 几回惊起定僧禅:指的是听到老龙的动静,寺里的僧人们会经常被惊醒。这里的“定僧禅”是指僧人静心修炼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景色和周边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诗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金山寺周围的壮丽景色: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矗立着两座塔,塔影倒映在水中,与岸边的树木相映成趣;山下没有通往寺庙的道路,但门前却停靠着过往淮河的船只;隔着水面难以找到水源,但通过井口却能轻易地取到清泉;听说老龙在洞口休憩,时不时会引起僧人们的警觉。整首诗充满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感和浓厚的宗教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山寺》是明朝诗人翁逢龙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金山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翁逢龙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时期正值国家繁荣昌盛的时期。然而,明朝中叶以后,政治逐渐腐败,宦官权力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翁逢龙以山水风光为依托,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江南地区,金山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长江岸边,风景秀丽。翁逢龙在游览金山寺时,被其壮观的景象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金山寺》。 整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如“江心一朵白云浮”,形象地描绘了金山寺在江面上的倒影;“峰势排空涌巨鳌”,则表现了山势的磅礴气势。诗人通过对金山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