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读

标题包含
夜读
官事归来夜雪埋,儿曹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问贫富,但有读书声便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班回到家中,夜色中飘着雪花,孩子们在茅草屋的小油灯下读书。 无论别人家境是否富裕,只要有书声传来就好。
去完善
释义
1. 官事:指处理公务的事务。 2. 归来:回家。 3. 夜雪埋:夜晚的雪覆盖地面。 4. 儿曹:孩子们。 5. 灯火:灯烛的光芒。 6. 小茅斋:简陋的小房子。 7. 人家:住户,家庭。 8. 不必问:不需要去询问。 9. 贫富:贫穷和富有。 10. 但有:只要有。 11. 读书声:指孩子们在读书的声音。 12. 便佳:就很好了。
去完善
赏析
翁逢龙的这首《夜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静谧而又充实的画面。诗人以"夜雪埋"开篇,勾勒出冬天夜晚的景象,同时也表达出诗人经过一天的官事后归来的情景。"儿曹灯火小茅斋"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中温暖而明亮的灯光下,孩子们在茅草屋中学习的场景。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人家不必问贫富,但有读书声便佳。" 这句话意味着,不论贫富,只要有读书的声音传出,那便是家庭中最美的风景。这里的"读书声"象征的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读》是唐代诗人翁逢龙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即唐朝时期。在这首诗中,翁逢龙描述了他在夜晚读书的情景。 在创作这首诗时,翁逢龙正处在一个相对宁静的时期。他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选择了隐居于山林之中。这个时期的他,不仅在生活中追求心灵的宁静,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追求自然、简练的风格。这首诗便是这一时期他的心境写照。 在唐朝时期,诗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都非常重视诗歌创作,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这个时代的人们崇尚知识与文化,阅读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因此,翁逢龙的这首诗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