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曹娥庙

标题包含
曹娥庙
再拜灵娥庙,魂清若可招。 幡风吹古渡,帆月落残潮。 碑有行人读,香多野客烧。 迎神汉朝曲,时听起云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次来到灵娥庙祭拜,心灵宁静仿佛能够与神灵沟通。 随风飘荡的旗子在古老的渡口翻飞,月亮映在船帆上如同落在退去的潮水。 岸边的石碑旁有人驻足阅读,香火旺盛吸引了众多游人。 迎接神的汉曲如行云流水般悠扬,不时能听到它飘荡在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曹娥庙:位于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畔的庙宇,是纪念孝女曹娥的祠堂。 2.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对神的尊敬。 3. 灵娥庙:指曹娥庙。 4. 魂清:形容人的精神清醒,神志清晰。 5. 若可招:好像可以召唤到。 6. 幡风:指大风。 7. 古渡:古代的渡口。 8. 帆月:指月亮映照在船帆上。 9. 残潮:退去的潮水。 10. 碑:指曹娥碑。 11. 行人:路过的游客。 12. 香多:指香火旺盛。 13. 野客:游历四方的游客。 14. 迎神:迎接神灵降临。 15. 汉朝曲:汉代的乐曲。 16. 时起云霄:指音乐时而激昂,时而低沉。
去完善
赏析
《曹娥庙》是清朝诗人翁逢龙所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描绘了曹娥庙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曹娥的敬仰之情。 首联“再拜灵娥庙,魂清若可招”,表达了对曹娥庙的敬意。诗人通过再次拜谒曹娥庙,表达了自己对曹娥精神的敬仰。“魂清若可招”则暗示了曹娥的精神影响力,仿佛可以让人感受到她的灵魂。 颔联“幡风吹古渡,帆月落残潮”,描绘了庙宇周围的景象。风吹拂着古渡口,月光映照在船帆上,落潮的声音回荡在耳边。这些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得诗人的思绪得以沉浸在对历史的追忆中。 颈联“碑有行人读,香多野客烧”,描述了曹娥庙内的情景。石碑上有行人驻足阅读,香火鼎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祭拜。这两句诗既展示了曹娥庙的繁华景象,也表达了人们对曹娥的崇敬之情。 尾联“迎神汉朝曲,时听起云霄”,则是诗人以汉曲迎神的场景作为结尾,表达对曹娥精神的赞美。随着音乐的响起,人们仿佛看到了曹娥的灵魂在云端起舞,展现了她对后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整首诗通过对曹娥庙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香客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曹娥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和历史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曹娥庙》是唐代诗人翁逢龙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创作这首诗时,翁逢龙正身处江南地区,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佛道信仰,民间故事和传说广为流传。 翁逢龙在其一生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命运起伏。他早年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进士及第,后来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在官场生涯中,他因为坚持原则、秉公执法而遭到权贵的排挤,仕途遭受挫折。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反思,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诗篇。 在翁逢龙生活的时代,唐朝社会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唐玄宗晚年发生的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得唐朝国力大衰,此后国家政治日趋腐败,人民生活困苦。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佛教、道教等各种思想相互交融,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