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正甫侍郎贺正
雪卉冰芽又复春,中原□覩属车尘。
懽呼汉节从天下,愕立胡儿夹道陈。
老去独惭□偃蹇,君行决意问经纶。
顾瞻河洛关心处,应记幽燕用事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中的花朵和冰冻的嫩芽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在中原大地上可以看到皇帝的豪华车队扬起的尘土。欢呼雀跃的人们迎接着汉朝使者的到来,惊讶地看到胡人夹道致敬。年老的我独自感到惭愧和失意,君王决定远行去探询国家治理之道。回想起黄河、洛水的牵挂之处,应该记住那曾在幽燕地区建功立业的英雄们。
去完善
释义
1. 雪卉冰芽:指冬天将尽,春天即将来临的景象。
2. 中原:这里指的是中国的中部地区。
3. 屬车尘:屬车,古代皇帝出行时的车队;尘,尘土飞扬,比喻热闹的场景。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车队在路上引起的热闹场景。
4. 懽呼:欢呼声,形容人们对皇帝到来的热烈欢迎。
5. 汉节:汉朝的符节,代表汉朝的权威。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权威。
6. 愕立:惊讶地站立,形容胡人对皇帝的敬畏之情。
7. 老去:年纪渐老,作者自谦的说法。
8. 獨慚:独自感到惭愧,表示自己无能。
9. 偃蹇:骄傲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傲慢。
10. 决意:下定决心,表示自己对国家治理的决心。
11. 经纶:治理国家,处理政务。
12. 顾瞻:回头看,表示关注。
13. 河洛:黄河和洛水,这里用来代指中原地区。
14. 关心处:关心的地方,这里指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
15. 应记:应该记住,表示提醒。
16. 幽燕:古代燕国的首都,这里用来代指北方边境。
17. 用事人:掌握权力的人,这里指北方边境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陈傅良对友人倪正甫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国家政治的关心。首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了国家的繁荣;颔联通过描写欢呼和愕立的胡儿,展现了汉朝的威严;颈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尾联则提到了河洛和幽燕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倪正甫侍郎贺正》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在这首诗中,陈傅良以倪正甫即将离任去贺正为由头,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时正值南宋中期,中原地区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陆游、辛弃疾等一批爱国文人纷纷投入抗金救国的行列,呼吁改革图治。而陈傅良则继承了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致力于弘扬儒家之道,力图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在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眼中,倪正甫的离任无疑加重了他的担忧和忧虑。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倪正甫作为陈傅良的好友,他们的友情经过了长期的考验。离别之际,陈傅良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深厚的情感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之间的交情,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群体之间的紧密联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