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濠歌
满城挑濠五更起,城头直挑到城尾。
一弯一转春蛇长,围人方圆三十里。
去年十月霜凄凄,挑濠人立霜中嗁。
今年一春春雨多,泥滑将奈挑濠何。
只今清明霜不若,皇天何时收雨脚。
几人带雨濠上啼,半湿半饥春病疟。
雨之久,可以晴。
濠之长,可以城。
只愁挑得濠始竟,公家又有守濠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座城市挑挖壕沟从凌晨就开工,从城市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另一端。
壕沟像一条蜿蜒曲折的春蛇,覆盖范围达到方圆三十里。
去年的十月天气寒冷,挑挖壕沟的人在霜冻中哀嚎。
今年的春天雨水繁多,湿滑的环境让人难以承受挑挖壕沟的重任。
如今清明节时期霜冻减轻,但上天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下雨呢?
几个人在雨中沿着壕沟哭泣,他们又冷又饿,春天的病痛让他们备受折磨。
雨天总会过去,阳光会再度普照大地。
壕沟总有一天会被完工,但是随后国家又会发布新的防守壕沟的任务。
去完善
释义
《挑濠歌》:宋末元初诗人罗椅创作的一首讽刺诗。罗椅为南宋遗民,以诗歌表达民生疾苦和对元朝统治的不满。
1. 挑濠:一种防御工事,在城外挖掘的壕沟,用以增强城市的防守能力。
2. 五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指现在的凌晨3点至5点。
3. 城头直挑到城尾:形容整个城市都参与了挑濠工程。
4. 一弯一转春蛇长:形容壕沟蜿蜒曲折,像春天的蛇一样。
5. 围人:围绕壕沟施工的人。
6. 十里:此处表示面积大,并非确切的数字。
7. 去年十月霜凄凄:描述去年十月份天气寒冷,人们冒着严寒挖壕沟。
8. 挑濠人立霜中嗁:描绘挑濠工人在霜冻中辛苦劳动的场景。
9. 今年一春春雨多:叙述今年春天雨水频繁,给挑濠工作带来困难。
10. 泥滑将奈挑濠何:表现雨水导致地面湿滑,难以进行挑濠工作。
11. 只今清明霜不若:描述清明节前后天气回暖,霜冻消失。
12. 皇天何时收雨脚:质问老天何时能结束连绵的春雨。
13. 几人带雨濠上啼:描述雨中继续挑濠的工人痛苦无奈的场景。
14. 半湿半饥春病疟:描绘工人们饥寒交迫的状态,容易患上病疟。
15. 雨之久,可以晴:希望雨天快点过去,迎来晴朗的天气。
16. 濠之长,可以城:比喻挖好的壕沟可以用来加强城市的防御。
17. 只愁挑得濠始竟:担忧的是挑濠工程完成之后的事情。
18. 公家又有守濠令:暗示新一轮的徭役即将开始。
去完善
赏析
《挑濠歌》是一首描绘劳苦人民修筑城墙的艰辛生活与无奈遭遇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笔触,将劳动场面和天气状况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中首先描绘了工人凌晨便开始了辛苦劳作,而长达数十里的城濠象征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生活压力。他们无论严寒还是泥泞都无法停歇,满心期待晴朗的天气能早日到来。然而,即使熬过了雨雪交加的日子,也无法摆脱生活的压迫感,因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新任务让他们感到疲惫和无力。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社会讽刺,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劳苦大众的不幸命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挑濠歌》是南宋诗人罗椅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也就是公元1140年至120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民生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由于战乱和灾害,农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农民生活困苦。
罗椅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关注民生疾苦。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生活,深感忧虑。为了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支持,他创作了这首《挑濠歌》。
在《挑濠歌》中,罗椅以农民挑濠的劳动场景为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现实生活,也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