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
江云粘水湿西风,冷落汀洲起夜鸿。
甚欲吟秋少才思,不如岸北岸南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上的云彩与水面紧紧相连,湿润的风吹过,汀洲上显得格外清冷,夜晚的鸿雁开始聚集起来。我虽然很想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可惜才能有限,难以如愿。这时的两岸枫叶已经红透,成为了岸边最耀眼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江水:指长江之水。
2. 西风:指秋风,从西面吹来的风。
3. 冷落:冷清寂寞。
4. 汀洲:水中小洲。
5. 夜鸿:夜晚时飞过的大雁。
6. 吟秋:吟咏秋天的景物。
7. 才思:写作才华和构思。
8. 岸北:江河两岸的北部地区。
9. 岸南:江河两岸的南部地区。
10. 枫:枫树,此处代指枫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江边夜景,诗人通过观察江云、西风、汀洲、夜鸿等自然景物,表达出自己对秋天的感慨。其中“江云粘水湿西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江面上的云彩被西风吹散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寒冷的氛围。而“冷落汀洲起夜鸿”则表现了夜晚的江边显得格外冷清,只有鸿雁在寂静的夜空中飞翔,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萧瑟感。
诗人在第三句中坦承自己缺乏表达对秋天感慨的才思,然而紧接着在第四句中,他却用“不如岸北岸南枫”来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这里的“岸北”和“岸南”是指出现在江边的枫树,无论是江的北岸还是南岸,枫叶都染红了秋天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存在。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然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能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来感受季节的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水》是南宋诗人罗椅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国家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罗椅作为南宋文人,他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在《江水》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江水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悲哀。同时,他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此外,罗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值得关注的。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政治上腐朽,军事上软弱,经济上凋敝。这些时代背景使得罗椅的诗词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在他的笔下,江水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和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