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羊肠岭
拂面东风吹夕阳,路蟠千折过羊肠。
山疑随马回回见,花欲撩人故故香。
世路与谁分曲直,人情于我自炎凉。
何当更上风烟上,为把穷途问彼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迎面而来的春风轻拂着夕阳的余晖,蜿蜒曲折的道路如同盘旋的盘山公路。山脉仿佛随着马儿的步伐而起伏,鲜花热情地向路人绽放出芬芳。在这世上,又有谁能分辨得清谁对谁错呢? 人情冷暖终究是因人而异。什么时候能够再次登高望远,倾诉一下这人生的艰辛和困惑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东风:春风。
2. 羊肠:形容道路弯曲狭窄。
3. 蟠:弯曲盘旋。
4. 随马回回见:指山路随马而行,不断变换方向。
5. 故故:屡次,频繁。
6. 世路:人生的道路。
7. 炎凉:热与冷,这里指人情冷暖。
8. 风烟:景色。
9. 穷途:困境。
10. 彼苍:古人对天的称呼,泛指天地神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过羊肠岭”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拂面东风吹夕阳”描绘出春风吹拂、夕阳西下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的“路蟠千折过羊肠”,形象地描述了山路曲折、蜿蜒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也表现了诗人跋山涉水、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两联“山疑随马回回见,花欲撩人故故香”和“世路与谁分曲直,人情于我自炎凉”,分别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美景与人生的感慨。前句借山的反复出现、花香撩人,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何当更上风烟上,为把穷途问彼苍”,是诗人在抒发内心的壮志豪情。他希望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人生道路,寻求真理和答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品质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羊肠岭》是南宋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羊肠岭的险峻,表达出诗人对朝廷派遣使者巡察边疆的不满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创作背景方面,首先,由于此诗为南宋时期的作品,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双方战争不断,边疆局势紧张。在这种背景下,朝廷派遣使者前往边疆巡查,以确保国家的边境安全。然而,这种巡查并没有得到华岳的认可,他认为这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举动,因此写下了这首讽刺性的诗篇。
其次,诗人华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他曾任枢密院编修官、都督府准备差遣等职位,对国家事务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被贬谪。在遭受挫折后,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这首诗中,他借过羊肠岭这一事件,表达了对朝廷派遣使者巡察边疆的不满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综上所述,《过羊肠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南宋时期,在宋金对峙的背景下,朝廷派遣使者巡察边疆,引起了诗人华岳的不满。他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描绘羊肠岭的险峻,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朝廷政策的质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