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首 其三
梨华一枝春带雨,金色头陀笑不语。
龙宫海藏月明前,织女姮娥相对舞。
笑者笑,舞者舞。
十方无虚空,大地无寸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梨花一枝春带雨,金色头陀笑不语。
龙宫海藏月明前,织女嫦娥相对舞。
笑者笑,舞者舞。
十方无虚空,大地无寸土。
译文:春天的一枝梨花沾满雨水,金色的光头和尚微笑着不说话。龙宫的海藏在此明月之前,织女和嫦娥相对起舞。笑的人继续笑,跳舞的人继续跳舞。十方世界没有虚空,大地上没有一寸土地。
去完善
释义
1. "梨华":梨花,即梨树开的花。
2. "金头陀":佛教人物,指僧众。金色头陀即金色的僧众。
3. "龙宫海藏":龙宫是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此处喻指佛经宝藏。
4. "织女姮娥":神话中的仙女,织女即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织女;姮娥又称嫦娥,是中国传说中奔月的仙女。
5. "十方":佛教术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泛指各处、世界各处。
6. "大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颂古五首 其三》中,释惟照以生动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对生命、宇宙以及自然律的深刻领悟。首句“梨华一枝春带雨”描绘了梨花初绽的美景,仿佛春天带着雨水降临人间,赋予万物生机。接下来的“金色头陀笑不语”则用神秘的金色头陀形象暗喻了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宁静。颔联“龙宫海藏月明前,织女姮娥相对舞”则化用了神话传说,展现了月夜下银河两岸的仙女们翩翩起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美的赞叹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笑者笑,舞者舞。十方无虚空,大地无寸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学思考,指出一切有相皆为虚妄,实相则为无形无相,世间万象皆是因缘生灭,无固定不变的实体。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世界的空性,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本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颂古五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释惟照的一首诗歌。在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激烈的变革。一方面,由于金兵入侵,国土分裂,民生疾苦;另一方面,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道德观念逐渐加强。这些因素都对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时期,释惟照作为一位佛门高僧,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反思。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他曾经历过战乱、流亡,对民众的痛苦有切身的体会。此外,他还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颂古五首 其三》中,诗人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他的哲学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寻宝者在深山中发现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照见万物,却照不见自己。诗人以此警示人们要反省自身,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和谐。这种观念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