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陆元钧颂四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和陆元钧颂四首 其三
千里客来何所遇,一念超然无去住。 全身放下火中莲,谁能更为无生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有什么际遇,一个念头的超越没有去留。完全舍弃世俗如同火焰中的莲花,谁又能找到那条无生之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里客:指从远方来的人,此处指陆元钧。 2. 何所遇:指遇到了什么。 3. 一念:一个念头;一心。 4. 超然:超出世俗,不受外界影响。 5. 无去住:没有离开或停留的意思,表示心境自由,无牵无挂。 6. 全身放下:指完全放下身心负担。 7. 火中莲:佛教用语,比喻在苦难中仍然保持清净之心。 8. 无生路: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哲思与体悟。“千里客来何所遇,一念超然无去住”描述了人生中的际遇纷繁复杂,只有保持超然的心态,不受外物所扰,才能在其中悠然自得。接着的“全身放下火中莲,谁能更为无生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如同在烈火中的莲花,虽然面临着考验,却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和高尚,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品质。这种精神追求犹如一条无有生路的艰辛道路,但却使人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生活中种种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陆元钧颂四首 其三》是宋代高僧释惟照所创作的诗篇,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左右。 在释惟照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重重,然而佛教却受到了皇室的庇佑和支持,寺庙香火鼎盛,僧侣生活相对安闲。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惟照作为一名僧人,他既见证了社会的混乱,又感受到了佛门的静逸。这使他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进而促使他创作出许多发人深省的诗歌。 这首诗篇便是释惟照在与友人陆元钧交流心得时,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他在诗中提到了“短墙雨”、“长桥月”等自然景象,寓意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喜交加。通过这一意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身对生命的理解——尽管世事无常,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便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