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陆德先尚书歌

标题包含
和陆德先尚书歌
大道坦然兮殊不用功,殊不用功兮何必研穷。 豁虚离碍兮从空背空,不守自性兮虽同不同。 百无所依兮自西自东,照体独立兮满目清风。 廓落大度兮无不包容,全身异类兮触处皆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阔的大道坦荡荡不需要特别努力,不需要特别努力又何必深入研究呢? 抛开束缚跟随虚空,不去坚守自我,看似相同实则有异。 一切都不依赖,自然而然地从西向东流动,保持自己独特的面貌,满眼都是清新的风。 宽广的世界能够包容万物,与各种不同的东西接触都能通达无阻。
去完善
释义
《和陆德先尚书歌》是唐代诗人释惟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是对其注释: 1. 殊不用功:殊,特别;用功,花力气。这句话是说,道路非常平坦,特别不需要费力。 2. 何必研穷:何必,何必如此;研穷,深入探讨。意思是,既然路很坦途,又何必去深入研究呢? 3. 豁虚离碍:豁,开朗;虚,空虚;离碍,脱离阻碍。这句话表示从空虚中脱离阻碍。 4. 从空背空:从空,任从天空;背空,背靠虚空。这是说无论天空或背后都是虚空。 5. 不守自性:不坚守自己的本性。 6. 百无所依:无所依靠。 7. 自西自东:自己往西自己往东,形容自由自在。 8. 照体独立:照体,明照万物;独立,自主。此句意为明照万物的我依然自主。 9. 满目清风:满眼看到清凉的风。 10. 廓落大度:廓落,豁达;大度,宽容。这半句意思是宽宏大量。 11. 无不包容:没有不包容的。 12. 全身异类:全身,整个身体;异类,不同于自身的东西。这半句意思是,尽管有不同于自身的种种事物,却能够融合。 13. 触处皆通:接触到的地方都能相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道家哲理为基调,展现了一种顺其自然、不拘泥于世俗的态度。诗人通过“大道坦然”四字表达了自然规律的存在与运行,而人生也应顺势而为。接下来两句“殊不用功兮何必研穷”意味着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过于努力地去追求一些东西,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一切事情皆有定数,强行改变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诗人描述的“豁虚离碍”以及“不守自性兮虽同不同”则是提示人们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与豁达,不被世俗的观念束缚。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诗人在“百无所依兮自西自东”和“照体独立兮满目清风”表达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由心境,不为任何外物所影响,保持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结尾“廓落大度兮无不包容,全身异类兮触处皆通”则体现了诗人的宽大胸怀,他鼓励人们在面对差异时,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和理解,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万物皆可融、事事皆通达的境界。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彰显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陆德先尚书歌》是宋代诗僧释惟照所创作的诗歌,具体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一时期,中国历经战乱,尤其是金兵南下,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在释惟照的生活时代,正值南宋政局动荡、国家山河破碎之际。作为出家人,他对此深感忧虑,常常寄情于诗歌之中,以此表达他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作为一名僧人,他也深入思考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历史时期,儒家学说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释惟照的诗歌作品融合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