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它山善政侯兼简鄞令

标题包含
题它山善政侯兼简鄞令
呜呼王封君,心事鬼出没。驱山截长江,化作云水窟。旱火六月天,万栋挂龙骨。萧条一祠宇,像设何髣髴。破屋夜见星,漏雨湿衫笏。杯酒谢车篝,兹事恐亦忽。我闻古先王,报施必称物。矧今崇佛宫,民力殆欲屈。岂无制作手,一为起荒茀。李侯仁贤资,抚字良矻矻。可但清似冰,方看健如鹘。沉迹千载后,行且见披拂。阴功世易忘,远虑俗多咈。勉哉君毋迟,斯民久已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舒亶(963年-1029年),字元质,北宋官员、文人。他出生于浙江杭州,是宋太宗淳化年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职。 舒亶在任地方官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他在担任中央官职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查看更多
烟雨
去完善

译文
感叹那位被封的王啊,他内心的恐惧仿佛有鬼魅出没。驱使山水截断长江,化作云雾水流的巢穴。在炎热的六月天里,万户房屋如龙骨高悬。只有一间萧条的祠堂,画像已然模糊。破旧的屋子夜晚可见星辰,雨水漏下湿透了衣襟。用一杯酒感谢那些守夜的香炉,这件事或许很快被遗忘。我曾听闻古代先王,他们的报答与恩赐必定与事物的价值相符。更何况是现在这宏伟的佛寺,几乎耗尽了民众的财力。怎么能没有巧夺天工的人,去扫除这一地的荒凉呢?李先生您这位慈善的长者,教育子弟可谓用心良苦。您的品德纯洁如冰,强健如鹰。虽然您的身影已经消逝千年,但我们的心中始终铭记着您。您的善举容易被世人忘记,而长远的计划往往受到世俗的阻碍。请继续努力吧,不要犹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已经忍受太久。
烟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它山善政侯兼简鄞令:题目中的“它山”是指浙江宁波的它山堰,“善政侯”是对廉洁从政者的敬称。“简”指简慢之意,这里表示对鄞县令的尊重。 2. 王封君:指的是在浙江省宁波市它山区修建了石陂的王姓人士。 3. 驱山截长江,化作云水窟:描述王封君所建石陂的壮丽景象。 4. 万栋挂龙骨:形容旱灾严重,许多房屋被焚毁。 5. 萧条一祠宇,像设何髣髴:描述灾后庙宇的破败景象。 6. 杯酒谢车篝,兹事恐亦忽:表达作者希望主持者能亲自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的心情。 7. 报施必称物:指古人认为上天会根据人们的德行给予相应的回报。 8. 矧今崇佛宫,民力殆欲屈:表示民众力量已经极其匮乏。 9. 起荒茀:意为开拓荒地,指重建家园。 10. 李侯仁贤资:称赞鄞令(姓李)的仁爱及从政能力。 11. 抚字良矻矻:表示鄞令爱民如子,关心民生。 12. 阴功世易忘,远虑俗多咈:意为人世间很难记住他人的功德,而世人往往容易懈怠并自找麻烦。 13. 勉哉君毋迟,斯民久已郁:鼓励鄞令不要延误时机,拯救受苦百姓。
烟雨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舒亶在这首《题它山善政侯兼简鄞令》中,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王封君的心事及他治理地方的业绩。诗中的“驱山截长江,化作云水窟”表现了王封君运用智慧和勇气,改变了当地的环境面貌。然而,这位古代的地方官吏在任期间却面临着旱火和破败的祠堂等困境,但他仍坚持为民做实事,展现出高尚的品质。 此外,诗人还提到当时的地方长官李侯,他是一个既清廉又能干的人,关心百姓的生活,希望他将这个地方治理得更好。诗人认为,尽管历史上的丰功伟业可能会被世人遗忘,但真正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流传。 这首诗歌颂了古代地方官员的清廉和敬业精神,同时也鼓励了后来的官员们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烟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它山善政侯兼简鄞令》是北宋诗人舒亶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79年,此时正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正处于关键时期。舒亶作为支持变法的官员,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新法,关心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舒亶本人在政治生涯上有所成就,但他也饱受争议。由于变法触及到许多权贵的利益,他时常受到排挤和攻击。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北宋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社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官僚机构、推广农田水利技术、实行青苗法等。然而,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民间怨声载道。舒亶作为一名有远见的官员,他努力调和各方利益,推动新法的有效实施。 在这首诗中,舒亶以"题它山善政侯"为题,表达了对鄞县令的关注和支持。他希望这位县令能发扬善政,为人民谋福利,同时也以此为契机,传递出自己对于国家治理的理想。这首诗歌既反映了舒亶本人的人生态度,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烟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