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湖过香山偶成二首 其一
去路鶱腾逼紫霄,何年凫舄堕王乔。暗峰藏雨皆龙窟,灵草含霜半药苗。已觉山衣云扑扑,还疑风鬓雪潇潇。扪萝更上岧峣顶,下视沧溟百水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之路奔腾而来直逼天空,不知哪一年神仙降落人间。阴暗的山峰藏匿着雨水,像龙的巢穴,而饱含露水的仙草就像是药苗。已经感觉到山中云雾缭绕,还是觉得风吹过的头发如同白雪一样潇洒。顺着藤蔓继续登上山顶,向下看,海洋中的波涛如同百水之潮。

去完善
释义
1. 去路:指从云湖去往香山的道路。
2. 鶱腾:形容迅速飞腾的样子。
3. 紫霄:象征神仙居处的高天。
4. 凫舄:指传说中仙人所穿的鞋子。
5. 王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名。
6. 龙窟:龙居住的地方,比喻云湖边的幽静环境。
7. 药苗:草药的嫩芽,这里指生长在山间的植物。
8. 山衣:山的表层。
9. 云扑扑:云雾弥漫的样子。
10. 风鬓:风吹动的头发,这里指满头白发。
11. 雪潇潇:形容雪飘落的景象。
12. 扪萝:用手抚摸攀附在岩石上的藤蔓。
13. 岧峣:高耸的样子。
14. 沧溟:大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游历云湖、香山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去路鶱腾逼紫霄,何年凫舄堕王乔”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仙境的向往;“暗峰藏雨皆龙窟,灵草含霜半药苗”描绘了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已觉山衣云扑扑,还疑风鬓雪潇潇”表达了对攀登过程中所遇困难的感慨以及坚定的信念;最后两句“扪萝更上岧峣顶,下视沧溟百水潮”表现了诗人登顶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俯瞰众生、胸怀天下的气概。整首诗格调雄浑,情感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游云湖过香山偶成二首 其一》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舒亶。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们有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此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描绘生活的重要形式。
在这个时期,舒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作受到广泛的赞誉。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他也曾经历过曲折坎坷。据说他曾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却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贬谪到地方任职。这段经历使他对官场和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古诗中,舒亶以游云湖和过香山的所见所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总的来说,这首古诗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时的从容与豁达,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人文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