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五峰兼简英禅师

标题包含
题五峰兼简英禅师
何人缩地海东偏,灵岳分来不计年。 几见彩云争照日,直疑仙掌俗擎天。 依稀故国松千尺,迤逦前山石一拳。 四西开轩看不足,老僧时立碧溪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舒亶(963年-1029年),字元质,北宋官员、文人。他出生于浙江杭州,是宋太宗淳化年间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职。 舒亶在任地方官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他在担任中央官职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查看更多
dinghaoming
去完善

译文
谁能穿越浩瀚海洋来到这块偏僻之地,与巍峨的神圣之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仿佛看到彩云簇拥着太阳,如同人间的擎天柱把天地相连。 依然能感受到那熟悉国度里千尺松柏,在曲折的山石之中蜿蜒向前。 站在开阔的窗户旁,放眼望去,山水景色美不可言,老僧常常站在那碧绿的溪水前。
dinghaoming
去完善
释义
题目:这首诗的题目是《题五峰兼简英禅师》,"题"即题写、描绘;"五峰"是指五座山峰,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或名胜古迹;"兼简英禅师"表示同时向英禅师问候。 1. 何人缩地海东偏:"何人"指某个人;"缩地"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法术,能缩小空间距离;"海东偏"指东方的一个边远地区。这句是说,谁曾经施展了缩地术将这地方移到了东方的边远地区? 2. 灵岳分来不计年:"灵岳"是形容神仙居住的山岳;"分来不计年"意为从神仙居住的仙境分离出来已经很久了。这句说这个地方是从遥远的仙境分离出来的,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3. 几见彩云争照日:"彩云"是指五峰之间出现的美丽云彩;"争照日"是竞相照射阳光的意思。这句说,多少次看见五峰间的彩云竞相照射太阳,形成美丽的景象。 4. 直疑仙掌俗擎天:"仙掌"是神仙手掌的意象,此处喻指五峰;"俗擎天"是将五峰比喻为俗世中擎天的柱子。这句说,五峰高耸入云,让人怀疑它们是神仙的手掌,或者是俗世中的擎天大柱。 5. 依稀故国松千尺:"故国"指作者的国家或家乡;"松千尺"形容松树的高度。这句说,隐约可见的是家乡的古松树,高达千尺。 6. 迤逦前山石一拳:"迤逦"是曲折连绵的意思;"石一拳"形容石头很小。这句说,沿途曲折前行,前面出现的一块小石头。 7. 四西开轩看不足:"四西"是四周的意思;"开轩"是打开窗户的意思;"看不足"是看不够的意思。这句说,打开窗户,环顾四周,美景看不厌。 8. 老僧时立碧溪前:"老僧"是对年长和尚的尊称;"时立"是时常站立的意思;"碧溪"是绿色的溪流。这句说,那位英禅师时常站在绿色的溪流前。
dinghaoming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五峰兼简英禅师”,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五峰景色以及拜访英禅师的场景。首联写五峰位置独特,仿佛是海中秘境,山岳分开的年头无法计算。颔联描绘彩云与太阳争辉的景象,赞美五峰的高峻与奇特。颈联写山中的松树、石头,突出了五峰的自然风貌。尾联描述诗人站在窗边欣赏五峰的美景,看到英禅师在碧溪前的情景。整首诗展现了五峰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崇敬之情。
dinghaoming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五峰兼简英禅师》是宋代诗人舒亶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当时朝廷腐败、民生疾苦,舒亶身处乱世,对国家和人民充满忧虑。 在那个时候,舒亶的个人生活也并不如意。他因科举失意而离开家乡,开始漫游生涯。在这段旅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僧人英禅师。两人在相互交流中,都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动荡不安的。金兵南侵,宋室南渡,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舒亶和英禅师都渴望寻求内心的平静和人生的真谛。因此,他们在五峰山相遇,共同探讨佛学,抒发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dinghaoming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