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十韵
闲馆方回暑,商飚乍应金。
天高初起籁,松澹更宜琴。
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
东阳仁自布,西颢气还侵。
太液翻晴旭,灵和乱翠阴。
舟轻飞燕袂,台逈楚王襟。
阮啸经时尽,齐蝉度日吟。
愁生孤戍角,响续暮城砧。
空静销云镂,庭虚转蕙心。
贤哉吉甫颂,千载有遗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休闲馆里夏日还未离去,秋风刚敲响金色的钟声。
天空高远,刚开始奏响天籁之音,松树淡定,更是适宜抚琴。
汾水边的小船载着歌声远去,诗篇寄托了深深的情感。
太阳从东方升起,雾气逐渐消退,西边的天空依然气度盎然。
太液池波光粼粼,灵和殿周围的绿色阴郁。
小船轻盈得如同燕子展翅,高台遥远得仿佛楚王的衣襟。
阮籍的啸声已经消失,齐地的蝉儿整日都在嘶鸣。
孤独戍楼上的号角声令人忧愁,夜晚的砧声在寂静中回响。
天空明净如洗,云彩渐渐消去,庭院空旷,蕙草在心中摇曳。
赞美贤者的吉甫颂,千年之后仍有余音绕梁。
去完善
释义
1. 闲馆:指休闲或不受欢迎的旅馆。这里可以理解为不受欢迎的地方。
2. 商飚:指秋天的寒风。
3. 乍应金:这个词语是比喻秋天风的意象。
4. 天高:形象地描绘了天空高远的样子。
5. 初起籁:意指刚刚响起的声音。
6. 汾棹:用傅毅乘船漫游的例子,表现汾水河畔的诗情画意。
7. 班诗:晋代石崇与潘岳游金陵时赋诗比试的故事。
8. 东阳: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杞县南。
9. 西颢:古人对秋色的描绘。
10. 太液:泛指皇帝的禁苑池沼。
11. 灵和:传说中的神灵。
12. 飞燕袂:形容轻盈飞舞的燕子。
13. 楚王襟:用《楚辞·九歌》中的楚王形象象征美好的事物。
14. 阮啸:使用阮籍长啸的形象比喻音乐的美妙。
15. 齐蝉: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的百姓。
16. 孤戍角:戍楼上传来的号角声。
17. 暮城砧:傍晚时分城市里的捣衣声。
18. 空静销云镂:描写天空清澈如洗。
19. 庭虚转蕙心:诗人借用“虚室生白”的意象表达内心宁静的状态。
20. 吉甫颂:赞美吉甫的文章或诗歌。
去完善
赏析
《清风十韵》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诗人李宗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展现了秋天的清凉与高远。全诗共十韵,每韵都以“风”为主题,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秋日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闲馆、商飚、天籁、松涛等元素,展现了秋日的凉爽气氛。在这其中,“商飚乍应金”一句尤为精彩,“商飚”是指秋风,而“乍应金”则形象地描绘出秋风的声音。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秋风的吹拂。
其次,诗人通过对汾棹、班诗、东阳、西颢等景物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秋天的人文景观。在这些景物中,“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两句最为动人,它们分别描绘了汾水上的歌声和班固的诗篇,以此表达出秋天的深邃意境。
此外,诗人还通过太液、灵和、飞燕、楚王等意象,展示了秋天的自然景观。这些意象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使秋天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最后,诗人以“愁生孤戍角,响续暮城砧”两句收尾,通过愁绪与声响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突显了秋天的萧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总之,《清风十韵》以其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色。这首诗既展现了秋天的美好,也传达出了诗人的深刻感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风十韵》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李宗谔的一首五言排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19年,正值北宋真宗时期的太平盛世。在这期间,李宗谔在政治上担任尚书省左丞,文学上致力于诗歌创作和古文运动,提倡儒家道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李宗谔有感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政治氛围,以清风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清廉、高洁品德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腐败现象的批判。他以清风的意象,寄寓了自己作为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呼吁人们要像清风一样,坚守正义,崇尚廉洁,为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