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

标题包含
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
东城南陌尽游人,陌上香车起暗尘。 历历星榆光夺昼,煌煌火树艳争春。 章沟五鼓催行乐,卫尉千庐罢徼巡。 应念鼇山方并宿,紫泥封后独频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城的南边,满是游逛的人潮,马路边停满了香车,扬起的灰尘在阳光下显得昏暗。星星点点的榆光璀璨夺目,胜过了白日的阳光;灯火辉煌的树影艳丽无比,争相辉映春天的美好。城里的街巷到了五更时响起欢乐的音乐声,卫戍部队结束了巡逻任务。可以想象那壮观的鳌山景象,每当皇帝离开后,只剩下孤独地频繁伸展着双手的紫泥人偶。
去完善
释义
1. 东城南陌:东城和南陌都是指代城市里的区域。 2.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3. 星榆:这里指的是满天繁星的景象。 4. 煌煌:光明灿烂的样子。 5. 章沟五鼓:这里指的是在夜间计时的方式,五鼓是凌晨三点至五点的时间段。 6. 卫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宫禁安全。 7. 千庐:众多的房屋。 8. 罢徼巡:停止巡逻。 9. 鼇山:古代宫廷元宵彩灯堆叠成的山形装饰,这里是指元宵节的灯饰。 10. 紫泥封后:指皇帝用紫色泥金封缄的诏书。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灯夕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繁华的城市景象。首联“东城南陌尽游人,陌上香车起暗尘”展现了都市的繁荣与人流的热闹,使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颔联“历历星榆光夺昼,煌煌火树艳争春”则通过星榆与火树的夺目光芒,展现了节日灯火辉煌的盛况,使人陶醉其中。颈联“章沟五鼓催行乐,卫尉千庐罢徼巡”叙述了人们欢度元宵夜的情景,以及警卫人员的恪尽职守,使得佳节氛围更加和谐。尾联“应念鼇山方并宿,紫泥封后独频伸”则是诗人想象自己的家人此时可能也在欣赏灯火美景,心中充满挂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元宵之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是北宋诗人李宗谔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6年,正值北宋初年。在这一年里,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实现了南北对峙的和平局面。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李宗谔作为当时的著名文人,在这一年里参与了朝廷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撰写诏书、主持科举考试等。然而,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矛盾。一方面,他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他又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首诗中,李宗谔以元宵节的灯火为背景,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用灯火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又通过灯火的光亮反衬出社会的黑暗面。此外,他还通过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朋友的关怀,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