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华林书院

标题包含
咏华林书院
华林有胡氏,孝义共知名。 宅对千峰秀,家传双桂荣。 书楼藏六籍,讲席聚诸生。 官序新春拜,门闾往岁旌。 儿孙多力学,兄弟亦躬耕。 一院松篁影,满山猿鹤声。 傍溪挑蕨煮,就树采茶烹。 客恋琴樽乐,僧依水石清。 官途空扰扰,尘世自营营。 他日林泉约,何当遂此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华丽的山林之中,有着一户姓胡的人家,他们以孝心和道义共同著名。他们的住所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峰之间,家门传承着两位桂冠的荣耀。书房里收藏了各种书籍,讲堂上汇聚了各类学子。每逢新年之时,他们都会去官府拜会,门前的街市挂着过去的荣誉。他们的子孙都勤奋向学,兄弟们也会亲自耕种。这个院子中满是松竹的影子,满山都是猿猴和仙鹤的声音。他们在溪水旁采集野菜烹饪,在树下采摘茶叶泡茶。客人沉醉于音乐和美酒的欢乐,僧人也依赖于水和石头所带来的清净。尽管官场上充满了喧嚣,人世间的事情总是忙碌不堪。但有一天,他们会约定一起隐居于林泉之间,实现这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去完善
释义
1. 华林:位于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华坪镇; 2. 胡氏:指胡瑗,北宋著名教育家,创办华林书院,主讲于此; 3.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此处指华林书院周边的山峰; 4. 六籍:即六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 讲席:指在书院讲学的地方; 6. 诸生:古代学子,这里指书院的学生; 7. 官序新春拜:意指每年新春时官员们来华林书院拜见胡瑗; 8. 门闾往岁旌:意指过去胡瑗的家门口挂满了表彰其孝义的旗帜; 9. 躬耕:亲自耕种,这里指胡瑗的兄弟们勤劳耕种; 10. 松篁影:松竹的影子,描绘书院周围的景色; 11. 猿鹤声:猿猴和鹤的叫声,描述山林环境的宁静; 12. 蕨煮:一种用蕨类植物烹饪的方式; 13. 茶烹:烹煮茶叶; 14. 琴樽乐:弹琴饮酒,指书院的生活乐趣; 15. 水石清:溪水与石头的清澈,表现环境的清雅; 16. 官途空扰扰:指官场纷扰; 17. 尘世自营营:指俗世繁杂; 18. 林泉约:指约定在山林泉石之间的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华林书院的美景与氛围。开篇两句介绍了华林书院的胡氏家族以孝道和义气闻名,展现了他们的家风家训。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书院周边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书院内部的书楼、讲堂等设施,凸显了书院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诗中还强调了胡氏家庭成员勤学好问、亲力亲为的精神风貌。他们在书院内享受自然景色,一边品茶论道,一边欣赏附近的溪流、竹林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诗人还通过对比书院的宁静生活与世态的纷扰,表达对书院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实现山水之约的愿望,即远离尘世的喧嚣,过上平静安详的生活。整首诗将书院的风貌与人文气息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华林书院的喜爱与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华林书院》是北宋诗人李宗谔的一首描绘书院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6年,即北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初年。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刚刚成立,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以振兴文化、培养人才为己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林书院应运而生,成为当时著名的人文荟萃之地。 诗人李宗谔身处于这个时期,他不仅在朝廷担任要职,还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他与华林书院的关系密切,多次来到书院探访、讲学,对书院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游览书院时,他被书院的美景所吸引,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咏华林书院》。 这首诗通过描绘书院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书院的热爱和对教育的关注。同时,它也反映了北宋初期文人墨客们的精神风貌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