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石集贤饮
都门祖軷绮筵张,举白无由诉羽觞。
石室䌷书勤亦至,金貂换酒醉何妨。
瓮间吏部宁须问,席上车公不可忘。
应念朝来犹眊矂,解酲谁用蔗为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都在京都的故地摆下宴席,举起酒杯却无从诉说心事。在石屋中勤奋读书也值得称赞,即使沉醉在金貂换酒的欢愉之中又有何妨?宴会上的官员无须多问,但是车公席上的往事不可遗忘。应当思念早上醒来时仍然有些懵懵懂懂,想要醒酒的话,谁会用甘蔗来做糖浆呢?
去完善
释义
1. 都门:都城之门,指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门。
2. 祖軷:在出行前祭祀路神。
3. 绮筵:华丽丰盛的酒宴。
4. 举白无由诉羽觞:举起酒杯却无法倾诉衷肠。白,酒杯;羽觞,古代的一种酒杯。
5. 石室䌷书:指在石室整理书籍。䌷书,整理书籍;石室,汉代未央宫中的藏书阁。
6. 金貂换酒:用金貂换取美酒。金貂,汉代武官的冠饰;换酒,换取美酒。
7. 瓮间吏部:指嗜酒的名士阮籍。阮籍曾任吏部郎,曾在大缸前饮至大醉,因此被称为“瓮间吏部”。
8. 车公:指汉代名臣车千秋。车千秋曾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参加皇帝的宴会,因醉酒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因此被记述为“车公不可忘”。
9. 朝来犹眊矂:指早晨醒来仍感到困倦。眊矂,形容人困倦的样子。
10. 解酲谁用蔗为浆:用甘蔗制成的糖浆来醒酒。酲,酒醉后的状态;蔗为浆,甘蔗制成的糖浆。
去完善
赏析
《劝石集贤饮》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都门送行的场景。首联通过描述送别宴会的盛大场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哀伤之情;颔联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金貂换酒,也要让朋友尽情畅饮;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所作为;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希望能有人陪伴他度过这离别的时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劝石集贤饮》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宗谔所作,创作于北宋时期。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欢聚、共享美酒佳肴的渴望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诗人所处的时代来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们更加注重诗歌的创作,以表达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感悟。因此,这首诗的产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学氛围的反映。
其次,从诗人的个人经历来看,李宗谔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担任过集贤殿学士等重要职务,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在他的生活中,诗歌创作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一次与朋友相聚的宴会上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热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从诗的题目“劝石集贤饮”来看,“劝石”是指邀请朋友们聚集在一起,“集贤饮”则意味着共享美酒佳肴。这说明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通过与朋友们的聚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综上所述,《劝石集贤饮》这首诗是在北宋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由李宗谔这位著名文人创作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热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文学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