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标题包含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三省郎曹素发垂,两朝频赐五时衣。 一麾又守江城去,千骑方从泽国归。 酾酒河梁秋草阔,卸舟湖岸暝烟微。 宜阳郡客多才子,谁伴山公醉夕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语文老师,我可以根据古诗的意境进行翻译。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如下: 一直在思考官场的得失和职责,承受着不同时期的压力。 经历了一路的风雨,带着智慧和努力,多次获得朝廷的认可和嘉奖。 虽然曾经面临困境,但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回到了家乡。 在河边的秋草旁畅饮美酒,享受着宁静的夜晚,倒影在水中的船影若隐若现。 在宜阳郡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有谁愿意陪伴我去欣赏那迷人的夕阳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三省:这里指中央官署,即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枢政务机构的总称。 2. 郎曹:这里指尚书省的各个部,如吏部、户部等。 3. 两朝:这里指的是北宋的两个时期。 4. 五时衣:古代皇帝按季赐给臣子衣服的制度,“五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中间的换季之时。 5. 一麾:挥动一下旌旗,这里代指被任命为地方官员。 6. 江城:指江河边的城市,这里可能指的是袁州。 7. 千骑:形容随从众多。 8. 方:刚刚。 9. 泽国:地势低洼、水域众多的地区,这里可能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10. 酾酒:滤酒,指斟酒。 11. 河梁:桥梁。 12. 秋草阔:秋天草高,形容草茂。 13. 卸舟:停船靠岸。 14. 湖岸:湖泊岸边。 15. 暝烟:傍晚时的烟雾。 16. 微:轻微,朦胧。 17. 宜阳:这里指洛阳,因为洛阳位于宜阳县。 18. 山公:山涛的尊称。 19. 醉夕晖:在夕阳余晖中饮酒陶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任职离别的诗作,作者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离别画卷。 首联“三省郎曹素发垂,两朝频赐五时衣。”描述了友人的身份和地位。这里提到的“三省郎曹”是指负责尚书省、门下省、都督府事务的官员,通常担任此职务的人都是德高望重之人。而“两朝频赐五时衣”则意味着这位友人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礼遇,可见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 颔联“一麾又守江城去,千骑方从泽国归。”描绘了友人即将离京赴任的场景。这里的“一麾”是指挥舞令旗,表示号令三军。而“千骑”则形象地描绘了随同友人的队伍浩荡壮大的场景。这两句诗展示了友人肩负使命、前往袁州就任的风采。 颈联“酾酒河梁秋草阔,卸舟湖岸暝烟微。”通过描写秋天的景物,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其中,“酾酒河梁”指的是在河流的桥梁上斟酒告别,象征着友情的深厚。而“秋草阔”和“暝烟微”则传达了秋天特有的寂寥与惆怅,使得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尾联“宜阳郡客多才子,谁伴山公醉夕晖。”是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其中,“宜阳郡客多才子”意味着袁州之地人才济济,友人将在那里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谁伴山公醉夕晖”则是借用山涛(字公仪)的故事,祝愿友人在未来的仕途中能够找到自己的知音,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身份的描绘、离别场面的展示以及未来生活的期许,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待。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细节,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情感,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是北宋时期诗人李宗谔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6年,正值宋朝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宗谔的仕途颇为坎坷。他曾任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等职,后因弹劾权臣而遭贬谪,后被任命为秘书监,不久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崇尚儒家的道德观念,主张以文治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宗谔的诗风。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宋初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繁荣发展。然而,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官僚腐败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诗人李宗谔的创作心态和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