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上官道人庵

标题包含
访上官道人庵
三十年居此,何尝识酒荤。 柴扉人少到,草径鹿同群。 雨足添新瀑,山深有剩云。 水瓢丹灶外,闲事不曾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住了三十年,哪有喝过酒吃过肉。 柴门少有人来,青草小路上和鹿群作伴。 雨水充足,增添了一道新的瀑布;山里深幽,还有几片残留的云朵。 在炼丹炉之外,我用红瓢舀水,耳旁从未听闻闲杂事端。
去完善
释义
1. 三十年居此:指诗人上官道人居住于此地长达三十年。 2. 何尝识酒荤:指诗人在这三十年的隐居生活中,从未接触过酒和肉食。 3. 柴扉:简陋的柴门,这里代指诗人的住处。 4. 草径:长满杂草的小路。 5. 雨足:雨水充足。 6. 添新瀑:指雨水增多使得瀑布更加壮观。 7. 山深:山脉深邃之处。 8. 剩云:残留的云朵。 9. 水瓢:舀水的器具。 10. 丹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11. 闲事:与修炼无关的事务。
去完善
赏析
《访上官道人庵》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寻访上官道人庵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三十年居此,何尝识酒荤”,说明了庵主上官道人的隐逸生活时间之久和隐逸之深。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从未接触过酒肉,表明了他的清心寡欲和超尘脱俗。 颔联“柴扉人少到,草径鹿同群”,描述了庵的周围环境,虽然人迹罕至,却与鹿为伴,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平。 颈联“雨足添新瀑,山深有剩云”,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的壮美。雨水充足使得瀑布更为壮观,深山之中仍有剩余白云缭绕,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尾联“水瓢丹灶外,闲事不曾闻”,则以水瓢、丹灶这些典型的隐士生活用品作为象征,表达了上官道人的生活态度:除了修炼丹药之外,他不过问世俗之事,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上官道人庵》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赵汝鐩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早年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然而,后来他因触犯权臣而遭到贬谪,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了隐逸生活,寻找内心的宁静。 当时,南宋社会正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国入侵,朝廷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避世隐居,寻求心灵的慰藉。赵汝鐩也不例外,他选择了访上官道人庵,寻求与高人雅士的交流,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赵汝鐩通过对上官道人庵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道人庵的幽静、自然之美,以及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