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及之后山新筑茅舍

标题包含
题及之后山新筑茅舍
潇洒人间世,柴门夹两槐。 诗僧恰方去,俗客不曾来。 翠合苔初长,红娇杏半开。 南边许多地,腊月竹须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尘世生活过得惬意悠然,简陋的门旁有两棵槐树作为隔断。 诗意的僧人刚巧离开,平常的客人还未到来。 青苔在春天开始生长,红花杏花半开待放。 南方有很多空地,腊月的竹林亟待种植。
去完善
释义
1. 潇洒:自由无拘束的。 2. 人间世:人世间。 3. 柴门: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的门。 4. 两槐:指门前两旁种植的槐树。 5. 诗僧:擅长写诗的僧人。 6. 方去:刚刚离开。 7. 俗客:世俗之人,普通人。 8. 翠合苔初长:指绿色的苔藓刚刚开始生长。 9. 红娇杏半开:形容杏花初开的娇艳景象。 10. 南边:南方。 11. 许多地:很多土地。 12. 腊月:农历十二月。 13. 竹须栽:需要种植竹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鐩所作,描述了他在山中新建的茅舍周围的环境和心情。诗人以轻松、悠闲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首联“潇洒人间世,柴门夹两槐”中,诗人以“潇洒”来形容自己在人世间的生活态度,而“柴门夹两槐”则描绘了茅舍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田园气息。 颔联“诗僧恰方去,俗客不曾来”中,诗人通过“诗僧”和“俗客”这两个形象,表达了对自己文学追求和生活态度的坚守。这一联表明,诗人更愿意与志同道合的诗僧交流,而不愿与那些庸俗之客打交道。 颈联“翠合苔初长,红娇杏半开”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这里的“苔”和“杏”象征着生命的生长和活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 尾联“南边许多地,腊月竹须栽”中,诗人提到了自己的计划:在南边空闲的土地上种植竹子。这里,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劳动的热爱,也暗示了自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及之后山新筑茅舍》是南宋诗人赵汝鐩创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败,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以逃避现实中的纷扰。 赵汝鐩在年轻时曾担任官职,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和担忧时局不稳,他选择在晚年辞官回乡,过上隐逸的生活。在他的家乡,有一座位于后山的新筑茅舍,这是他在乡野中为自己营造的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在这里,他能够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恬美。 这首诗正是赵汝鐩在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他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茅舍周围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在动荡时代中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