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韩祠

标题包含
谒韩祠
斯文何罪窜南荒,来谒孤祠泪数行。 恐有遗书藏坏壁,岂无哀赋吊沅湘。 精神不受氛烟蔽,道义长涵日月光。 四壁萧萧香火冷,何人能与作堂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化何辜被驱逐到南方荒蛮之地,来到这里拜祭屈原之祠不禁泪水满眶。 担心还有遗书藏在破旧墙壁之中,岂能没有悲痛的诗歌来吊唁汨罗江水。 人的精神不会被恶劣环境遮蔽,道义永远散发着日月般的光辉。 四周寂静而香火冷清,又有谁能与你一同恢复昔日的高贵与威严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南荒:南方的偏远地区。这里指的是潮州。 2. 斯文:这里指代孔子及儒家学派的经典。 3. 窜:流放。 4. 孤祠:指韩愈祠堂。 5. 遗书:指韩愈未发表的著作。 6. 坏壁:指破败的墙壁。 7. 哀赋:指悼念韩愈的诗篇。 8. 沅湘:水名,这里借指韩愈被贬谪的地方。 9. 氛烟:比喻恶势力。 10. 道义:道德和正义。 11. 日月光:阳光与月光,喻指光明。 12. 堂皇:恢弘盛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祭拜韩愈的诗。诗人陈知柔通过表达对韩愈的敬仰之情,传递出自己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 诗中,“斯文何罪窜南荒,来谒孤祠泪数行”表明了诗人对韩愈被贬谪至南方边陲的同情与感慨。“恐有遗书藏坏壁,岂无哀赋吊沅湘”暗示了韩愈在困厄之中仍然坚守信念、著书立说的伟大品质。 “精神不受氛烟蔽,道义长涵日月光”则赞美了韩愈的精神力量和对正义、光明的不懈追求。最后两句“四壁萧萧香火冷,何人能与作堂皇”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无人能够继承韩愈伟大事业的不满和悲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韩祠》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陈知柔所创作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此时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的时期。陈知柔在这首诗中以韩愈为精神寄托,表达出对士人精神的执着追求。 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朝廷腐败,士风颓靡。身为文人的陈知柔在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时,深感忧虑。他深感韩愈的英勇和才情,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韩愈的敬仰之情。他在诗中表示,虽然自己已年迈力衰,但心中仍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渴望为国家尽一份力。 在这首诗中,陈知柔以韩愈的精神为榜样,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命运的反思和对时代的关切。他将个人遭遇融入国家命运之中,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