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石
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清晖。
野意写不尽,微吟浩忘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野之花,皆有空间展示其独特风采;江河之月,总有清澈的光辉洒满大地。大自然的韵味难以尽述,我在这浩渺的诗海里畅游,竟忘了归途。
去完善
释义
《题山石》是唐代诗人陈知柔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空相:指佛教中“空相”的概念,即万物皆为虚幻,无实在之相。这里的“山花有空相”可以理解为山花虽然美丽,但都是虚相,转瞬即逝。
2. 江月:江边的月亮。
3. 清晖:清澈的光辉,这里用来形容江月的明亮。
4. 野意:田野的景致或情致。
5. 微吟:轻声吟咏,这里是说诗人看到美丽的景色后情不自禁地低声吟咏。
6. 浩忘归:意思是沉迷于这美景之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山石”,实际是在描述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首句以山花的空灵形象开篇,与次句的江月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第三句描绘了山野之趣,使人心旷神怡,第四句则通过微微低吟,表达了对这美景的沉醉,甚至忘记归来。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山石》是南宋诗人陈知柔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这个时期,陈知柔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无法在政治上施展才华,因此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
在这个阶段,南宋社会政治矛盾日益加剧,国家内外交困。金兵入侵,疆土沦陷,民生疾苦。而南宋统治者则偏安江南一隅,贪图享乐,无意收复失地。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忧国忧民的文人志士对现实感到失望和痛心,纷纷寄情山水,抒发心中的感慨。
陈知柔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目睹了国家民族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选择逃避现实,而是以诗文为武器,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题山石》就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山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以及他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