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俗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世间的名声清澈而高贵,却在讲堂之下种植着高雅的树木。
已经没有俗物能败坏你的兴致,就让我和这树共度寒冷的季节。
夜晚月光洒满庭院,金色的影子如同破碎般四散;秋风轻轻吹过,枕边响起悠扬的声音。
官员们依次离开,铃声宁静,想象着你头戴高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去完善
释义
1. 别乘:古制四马驾车,中央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叫“骖”,右边的骖叫“别乘”。这里借指洪景伯官职为通判,仅次于知府。
2. 清名:美好的名声。
3. 却来:返来。
4. 檀栾:比喻挺拔高大的树木。
5. 俗物:普通的事物,这里可理解为世俗的烦恼。
6. 败人意:影响人的心情。
7. 此君:指竹。这里以竹子自比清高之志。
8. 岁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里用来赞美君子在困境中坚韧不屈的品质。
9. 金影碎:形容月光洒在庭院中的景象。
10. 玉声残:形容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11. 雁行吏:排成一行像大雁一样的小吏,这里指陆续离开办公室的官员。
12. 铃斋:设有铃铛的书斋。
13. 巍冠: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洪景伯。
14. 独倚阑:独自倚靠栏杆,形容孤独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是赞美洪景伯的德行及高雅品格。他虽然身在外任官员,但人们都知道他的清廉名声。而他却舍弃了纷扰的社会生活,回到了这个清雅的书房,栽种着高洁的檀栾树。
颔联:“已无俗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意为洪景伯的书房里已经没有世俗的烦恼,使人心情畅快。他只愿与这挺拔苍翠的檀栾树共度四季轮回,共享冬日严寒。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描述的是夜晚月光洒在庭院中,被树影打碎;秋风拂过,树叶飘落的声音像玉磬之音。这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尾联:“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写的是秋天的雁群飞过,官员们散去后书房更加宁静。诗人想象着洪景伯头戴高冠、独自凭栏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其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