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峰
多病登台今古情,菊花摇荡午凉生。
山前木落石岩出,海上潮来秋渚平。
野兴已随芳草还,归鞭更傍落霞明。
愧无十丈开花句,独卧禅房心自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多病的我走上舞台,感叹古今世事变迁。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给午后带来丝丝凉意。山前的树木凋零,石头更显突出;海上的潮水涌动,秋季的水中小岛显得格外平静。野外游玩的心情随着芳草回归田园,回家的路上鞭策马匹,傍着晚霞共度美好时光。惭愧没有像郑玄那样的高尚情操,只能独自卧于禅房之中,让心灵保持清澈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多病登台:指身体不太好,但仍登上高台。
2. 菊花摇荡:菊花盛开,随风摇曳。
3. 午凉生:中午时分,凉爽的感觉油然而生。
4. 山前木落石岩出:山前的树木凋落,露出岩石。
5. 海上潮来秋渚平:海上的潮水涌来,使秋天的水边平地显得平静。
6. 野兴:野外游玩的兴致。
7. 归鞭:指回家的旅程。
8. 十丈开花句:此处可能指的是唐代杜甫的诗句“花如十里锦城”,描绘花开美丽的景象。
9. 禅房:指寺庙或僧人的居室。
去完善
赏析
《莲花峰》一诗以登临莲花峰的感受为主线,表达了作者陈知柔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的感慨和思考。
首联“多病登台今古情,菊花摇荡午凉生”,表现了诗人病体初愈登上莲花峰时的激动心情,以及秋风中菊花摇曳生姿的情景。其中,“今古情”三字既道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又寄托了诗人对古今世事的思考。
颔联“山前木落石岩出,海上潮来秋渚平”,描绘了莲花峰前的秋天景象:树木凋落,岩石裸露,海上潮水涌来,秋天的洲渚渐渐平静。这种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与自然的循环,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共通之处。
颈联“野兴已随芳草还,归鞭更傍落霞明”,表达的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伴随着芳草的香气,诗人找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在归途上,夕阳下美丽的落霞又触发了他深沉的人生思考。
尾联“愧无十丈开花句,独卧禅房心自清”,表现的是诗人在面对美景时的愧疚之情。尽管无法用诗词完美地诠释眼前的景色,但诗人仍然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
综上所述,《莲花峰》这首诗歌通过对莲花峰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莲花峰》是南宋诗人陈知柔所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莲花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此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金朝入侵,北宋灭亡,南宋被迫南渡,偏安江南一隅。在这个背景下,陈知柔作为一位士人,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他通过描绘莲花峰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陈知柔所处的时代,宋朝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墨客们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胸臆,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陈知柔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既具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又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在这首《莲花峰》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莲花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