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秦隐君祠次邓经略韵

标题包含
题秦隐君祠次邓经略韵
人境初无车马喧,卜居原得近姜村。 山围古寺苔生砌,花落前汀潮打门。 已许揭身如日月,不妨为客任乾坤。 清诗海内流传久,亭下空余石砚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在初始环境中没有车辆与马匹的喧嚣,选择居住的地方就在靠近姜村的附近。群山环绕的古老寺庙中,青苔在古老的墙壁上生长,花朵在前方的池塘边凋落,而潮水拍打门扉。我已经承诺过我的行为会如同日月一样光明正大,不介意作为客人去面对世界的变幻莫测。我所创作的清丽诗歌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在我离开之后,只有那个石砚还留在亭子下面。
去完善
释义
1. 人境:这里指隐居之地。 2. 车马喧:意为人来人往的嘈杂声,这里指城市繁华的生活。 3.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4. 原得:这里是"愿得"的意思,表示希望得到。 5. 姜村:即周文王的姜子牙所居住的村落,这里借指秦隐君所居住的村子。 6. 山围古寺:四周被群山环绕的古老寺庙。 7. 苔生砌:台阶上长满了青苔。 8. 花落前汀:汀,水边的平地;花落在前面的水边平地上。 9. 潮打门:江潮拍打房门。 10. 已许揭身如日月:已许,已经允许;揭身,高举身心;如日月,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 11. 不妨为客任乾坤:不妨,不拘束;任乾坤,任凭世界变迁。 12. 海内:天下。 13. 清诗:清雅的诗篇。 14. 石砚:古人写字用的砚台,这里用来形容秦隐君的精神遗存。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陈知柔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秦隐君祠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人境初无车马喧”,表现了祠堂所在地远离尘嚣、静谧悠然的环境。接下来的一句“卜居原得近姜村”则点明了秦隐君祠临近姜村这一地理特点。“山围古寺苔生砌,花落前汀潮打门”,通过对古寺周围环境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古朴而又生动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已许揭身如日月,不妨为客任乾坤”,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里的“已许揭身如日月”意味着诗人在此过上了简朴而自然的生活,就像日月一样无私地为世间带来光明。而“不妨为客任乾坤”则传达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超然物外,尽享隐逸之乐。 在诗的最后,陈知柔感慨道:“清诗海内流传久,亭下空余石砚存。”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岁月流转,但秦隐君的诗篇依然脍炙人口,流传四海。而他当年曾经挥洒翰墨的石砚如今也已成了历史的见证。这首诗通过对秦隐君祠的美好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陈知柔的一首《题秦隐君祠次邓经略韵》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佳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创作时间。《题秦隐君祠次邓经略韵》是南宋末年的作品,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从诗人陈知柔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看,此诗很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潜心学术之时所作。 其次,我们来关注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陈知柔自幼才华横溢,热爱文学和哲学,但当时南宋朝廷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导致许多文人志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陈知柔选择了远离红尘、归隐田园的生活,以诗书为伴,表达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在创作《题秦隐君祠次邓经略韵》时,得以抒发自己内心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我们要了解与作者有关的同期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金兵压境,政治腐化,民生疾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有许多文人志士怀揣理想,投身抗金事业。陈知柔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斗争,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此外,宋朝的隐逸文化也十分繁荣,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效仿古人,选择远离世俗、隐居于山林之间,以求心灵上的解脱。在这种背景下,陈知柔的《题秦隐君祠次邓经略韵》更是显得尤为珍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