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绍兴淳熙两朝内禅颂

标题包含
绍兴淳熙两朝内禅颂
维尧则天,与天同大。 俯视九州,细于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迈。 维舜则尧,与尧同高。 俯视四海,细于一毫。 挈以畀禹,熙然自陶。 尧舜之禅,允矣嘉躅。 若稽厥龄,或髦攸趣。 洪惟高宗,才五十六。 遽行尧事,有断于独。 洪惟寿皇,才六十三。 遽行舜事,不谋于佥。 未倦于勤,先养其恬。 功成身退,道与天参。 圣人视天,递进递退。 进退俱休,尧舜之运。 于赫两朝,德宏业峻。 铢较寸量,宁啻尧舜。 尧七十六,治水云初。 咨岳试鲧,不遑宁居。 高宗时则,斯庆寿余。 久与道息,心实若虚。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 咨岳相禹,不遑宁止。 寿皇时则,斯巽位已。 新与道休,心豁若洗。 凡退政几,等与大徽。 此退之蚤,彼退之迟。 迟容可及,蚤孰逾斯。 凡传国玺,等谓大媺。 彼传之贤,此传之子。 贤容可求,子孰获只。 传子若贤,一出于天。 天固与子,尤人所便。 便而遂者,荣具庆全。 退蚤若迟,一关于数。 数固与蚤,尤人所慕。 慕而得之,荣全庆具。 蚤于尧舜,三十三年。 独不一后,独不一先。 两朝脗合,时迺自然。 舜后于尧,七岁而禅。 胡为尔稽,匪有攸恋。 不欲与尧,匹休齐善。 寿皇禅意,盖与舜俱。 所后七年,匪迹是拘。 不期而同,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舜即位起算。 万岁千秋,孰得孰失。 得失在人,必尊乃德。 尧禹揖让,钦哉斯言。 越三百年,甚哉其时。 述二圣志,勤人者逸。 驰踵而至,犹愈乎跂。
去完善
释义
我不是很清楚你想要的具体注释内容,我能提供的是对你给出的这首诗的简要理解: 这首诗主要是赞扬南宋时期两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和宋孝宗赵眘的内禅行为。诗中通过对比尧舜禅让的历史故事,来展现这两位皇帝的德操和功业。作者认为他们的禅让行为是“功成身退”的体现,展现了他们对于“道”的追求和理解。同时,诗中也提到他们在位时的治理成效,以及他们在禅让后的生活态度。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对两位皇帝的赞美诗,表达对他们高尚品德和英明决策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众多,其中曾丰的《绍兴淳熙两朝内禅颂》是一首表达儒家思想的诗。诗人通过对尧舜禅让事迹的描述,赞颂了两朝皇帝的德行与智慧,并强调禅让制度的合理性。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本诗的开篇作者提到尧舜二帝以天为法,视九州四海如芥、毫,彰显出他们的伟大与宽广胸怀。继而有感于尧舜禅让,世人无不赞美这一崇高的行为。紧接着诗人用具体的数字来描绘两位皇帝的年龄,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早年的睿智决断。虽然身处高位,却仍能功成身退,将国家大事交付给有能力的人,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歌颂完尧舜禅让的行为后,诗人又通过比较两者的年龄和具体事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崇高性。诗人不仅赞扬了尧舜的智慧和品行,还对他们在位期间的成绩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作者还指出,无论在位的时长还是禅让的决策,都与天时地利相辅相成,充分证明了禅让制度的优势。 最后,诗人传达了禅让制度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关键因素。作为皇帝,早早地禅让出自己的权力,有利于新君的顺利接班,使得国家政务得以延续。这种道德上的高度境界,也是每个统治者应学习的典范。总的来说,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尧舜时期的禅让精神,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值得后人深思和学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绍兴淳熙两朝内禅颂》是南宋诗人曾丰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19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在政治上采取守势,力求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这个时期,曾丰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经历了绍兴和淳熙两个时期的内禅事件,这对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君主主动禅让、维护国家稳定的赞扬,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 此外,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繁荣,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儒家思想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忠君爱国、维护皇权正统等观念。这些时代背景为曾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