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晴川渺渺停春水,怪石峨峨插乱山。最爱夕阳烟寺里,千株古木一僧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江河静静流过春天的水面,奇特的石头巍峨地耸立在混乱的山脉中。最喜欢的还是夕阳照射在寺庙上时,千年的古树下,一个僧人独自在那里享受着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题画:这是一首描绘风景的画作的诗。
2. 张宪:南宋诗人,生活于公元1159年至1223年。
3. 晴川渺渺:晴川,晴朗的天空下的江面;渺渺,形容水波浩渺的样子。
4. 停春水:春水,春天的江水;停,指江水平静。
5. 怪石峨峨: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峨峨,形容高大的样子。
6. 插乱山:乱山,杂乱无章的山峦;插,指怪石屹立于山间。
7. 夕阳烟寺:夕阳,傍晚的太阳;烟寺,烟雾缭绕的古寺。
8. 千株古木:千株,众多的树木;古木,古老的树木。
9. 一僧闲:一僧,一位僧人;闲,指僧人在悠闲地度过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豁达。首句“晴川渺渺停春水”,通过描述晴空下的江水,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次句“怪石峨峨插乱山”,则是通过对奇特山峰和怪石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山水风景的独特视角。而第三句“最爱夕阳烟寺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夕阳下寺庙的热爱,这一场景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感,又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最后一句“千株古木一僧闲”,则以一位悠闲的僧人形象作为结尾,表现出诗人对于平静、恬淡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画》是明朝诗人张宪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年(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明朝政权逐步稳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
张宪的一生充满波折,他曾参加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后来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中担任高级将领。然而,由于他性格刚直,不愿迎合权贵,最终被贬职为民。在这段人生低谷时期,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文学创作,尤其擅长绘画和题诗。
在这个时期,明朝刚刚建立,国内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复苏,文化艺术逐渐繁荣。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以山水画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张宪受此影响,也开始了他的绘画和题诗生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