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柳絮

标题包含
柳絮
飞时如雪聚成毬,长是随风不自由。 便使化为萍去后,烟波无限更飘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飞翔的时候就像雪花聚集成了球,总是被风吹着无法自主。 即使化作浮萍离开之后,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仍然会飘荡不定。
去完善
释义
1. 柳絮:柳树的种子,表面附有白色绒毛,能随风飘扬。 2. 飞时如雪聚成毬:描述柳絮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像雪花一样聚集在一起。 3. 长是随风不自由:经常随风吹动,无法自主。 4. 便使化为萍去后:即使柳絮落到水面变成浮萍。 5. 烟波:形容湖面水波荡漾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柳絮为主题,展现出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首句“飞时如雪聚成毬”描绘了柳絮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如同雪花般洁白无瑕,又像是聚集在一起的小球,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柳絮的独特之美。而“长是随风不自由”则揭示了柳絮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实,总是随着风儿飘散,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方向。 接着,诗人通过“便使化为萍去后,烟波无限更飘流”来表达他的思考。即便柳絮最后变成了浮萍,依然要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漂泊不定,继续承受无尽的飘流之苦。这表明了作者认为人生的命运无法轻易改变,无论是柳絮还是萍踪,都无法摆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全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柳絮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对命运无常、身不由己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絮》是宋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柳絮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中浮华、虚幻、无法把握的事物的感慨。这首诗并非直接描绘自然景观,而是通过对柳絮的描写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释元肇是宋代著名僧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元肇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刻。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出世态炎凉、人生哲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寓意深远。 在《柳絮》这首诗中,释元肇通过观察柳絮飘散的过程,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柳絮随风飘扬,看似自由,实则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形象与当时人们生活在战乱中的无奈和无力感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叹。 总之,《柳絮》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以柳絮为象征,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无法把握的事实,表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